从公元907—960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与此同时,南方各地与北方山西也先后建立过10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但是雕版印刷却日益扩大起来。
刻书地点以开封、成都、杭州为最有名。
开封为五代梁、晋、汉、周四朝都城,都城内设有国子监,有名的“监本九经”即完成于此。
公元932年,后唐宰相冯道首先倡导刻印儒家经典。据说他看到当时吴、蜀一带刻印的书籍,虽然种类很多,但多是一般平民百姓所用的日历和一些通俗读物及佛经等,唯独没有儒家经典。于是他上书皇帝,奏请依石经文字刻印“九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印版。得到皇帝批准后,由当时的大儒田敏等人,召集国子监(当时的大学)的“博士儒徒”,依照当时最好的官方范本《唐石经》经文,取六朝以来通行的经注本之注,合编成经、注兼有的经本,再经六七个以上专家学者的仔细阅读精校,然后请书法高手以端楷写出,再组织工匠雕刻印刷。这样,从公元932—953年,历经22年时间才全部完工。同时还刻印了《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两种辅助著作,共130册,这是官府大规模刻书的开始。在“九经”刻成后两年,即公元955年田敏又奉命刻印了关于解释经书音义的书《经典释文》。这次刻印的“九经”,因为是国子监印本,后世称为“五代监本九经”,从此,版本学上出现了“监本”这个名词。“监本九经”的问世,使古代经书有了统一的标准本,在当时还允许公开出卖,使“‘九经’流布甚广”,因而对于文化的普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当时和后来的宋代对“监本”却毁誉不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在他著的《五代监本考》一书中,则给予“监本”以比较公允的评价,他说:“自开成石经出,而经文始有定本;自五代监本出,而注文始有定本,虽文字不无差讹,然比之民间俗本,固有优无绌。田敏等校订之勤,与整齐划一之功,究未可尽非。”可见“监本九经”的刻印,是有功于历史的。同时,自此以后,刻书不再是民间书坊或和尚道士的事,而成为历代政府的出版事业,对后世印刷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