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定型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时,国家仍处在社会凋敝、民生穷困的状况。古书上说:“霜旱为灾,米谷踊贵”,“道路之间,馁殍相藉”。李世民及其名臣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人,亲身经历了隋朝由盛到衰终至灭亡的过程,认识到君主和老百姓的关系。李世民对他的侍臣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卷四《教诫太子诸王》)。他一上台就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卷一《君道》)。李世民为了维护和巩固新建立的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和恢复、发展生产的政策,例如,颁布均田令,实行租庸调法,相对减轻徭役和赋税,减轻苛重的刑罚,讲求吏治,注意选择地方官吏,惩治贪官污吏,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等等,因此社会经济繁荣,国力迅速强盛,他在位年号叫“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后世总结出“贞观之治”的核心是“安人宁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和他的大臣王珪议政时说:“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衣食为本,而衣食需要不失时机从事农耕才能得到,如果老是去打仗,哪能不误农时,哪能得到衣食呢?”王珪同意他的这个看法并点出要害在于“安人”。李世民总结说:“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贞观政要》卷八《务农》)他又说,治理国家就像栽树一样。树根扎实不动摇,就能枝叶茂盛。国家君主能清静无为,百姓便能安居乐业。可见,李世民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把儒家和道家思想融为一炉,一方面极力崇儒,实行“德政”;另一方面又提倡“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两方面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特别重视保持社会的安定。“安人宁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保持社会稳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