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在《读者文摘》工作的日子,当时我做得很辛苦,但也挺有意思的。这杂志于一九二二年由华莱司夫妇(DeWitt
我们每个月都收到总社发来的文稿。中文版选稿的标准是:中文读者应对之有兴趣。比方说,一篇报导美国某州政府缺乏建公路经费的文章,中国人不大会感兴趣。一篇报导婴儿在出生几个月时应该打哪些免疫针的文章,我们便会用,因为无论美国或中国婴儿都需要打免疫针。淘汰了我们认为不宜发在中文版的稿子之后,就要找中国人对之会有兴趣的稿子来代替了。我们订了七十种报纸和刊物,也买书籍,编辑部的同事分头看,如果发现一篇适合文摘风格的文章,等于在河上淘到金沙。比方说,一篇关于台湾一位老师因为抢救被虎头蜂咬伤的学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对我们的读者来说,当然比看一篇关于明尼苏达州的火灾的报导有意义。找到一篇我们认为可用的文章之后,必须译成英文让总社看过,他们认为可用,就开始“浓缩”,旨在求致言简意赅,即将文章减肥,除去多余的话,但像女人减肥一样也不要变得瘦骨伶仃,要有曲线才好看,这是门大学问。起初,浓缩的工作由总社做,后来,他们对我们有了信心,就让我们自己做了。
说来难以想象,总社连我们想用的笑话或补白都要过目,所以也要译成英文。有些中国笑话简直无法翻译。譬如,“有一位太太在餐厅吃饭时问侍应生,‘有没有芥末?’她讲的普通话有口音。侍应生说,‘我们没有节目。’太太说,‘咦,你们怎么会连芥末都没有?黄色的芥末呀!’侍应生愤怒地说,‘我们什么节目都没有,黄色的节目当然没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