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辑 风范与风物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今年5月渡沪,深入凉山,第一站是西昌。在面对邓海的小楼上憩息时,一位同行的朋友递给我一本薄薄的小书,是科学出版社发行的《为接朝霞顾夕阳》。那位朋友指着作者的名字问我:“西南联大的老人,你熟悉他的吧?”我一看忙着点头,突然一转念,却又怅然自思:“这样一个我一向尊敬的人怎么连他现在在哪里都说不上来了?”作者是汤佩松先生。这是他的一本回忆录。

自称是“一个清华人”的汤佩松先生现在已经是88岁的老人了,比我年长7年零10天。这不到10岁之差却把我们两人划成两辈。正因为辈分不同,加上了我又是个学医未成,在生命科学中半途掉队的人,原是无缘和汤先生相识的。当然,正如送我这本书的朋友说,我们两人曾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同事过,但他住在大普集,我住在呈贡魁阁,南北相距有一天步行的路程,相见自是不易。他的大名却早已灌入我的耳中,那是因为我的老师潘光旦先生和汤先生是莫逆之交。不仅这本回忆录的第一页中有潘先生的名字,而且汤先生在接到我托人带给他赞赏这书的口信后特地签名赠我的那本书的扉页上还写着怀念潘先生的话。

我早年对他的印象是个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人。当时,文指的是他能说一口好英文,武指的是他会打球。在他这本回忆录中不仅得到了证实,内涵更丰富和提高了。他在清华学堂里就是个活宝,成绩一直维持优良外又是“一个少数几名获得‘全能’奖的体育运动员”。他在球迷中名声太响,以致当时他的化学老师甚至怀疑他超人一等的实验报告是抄高班同学的旧作业,理由是:“一个在球场上出色的运动员,不可能是一个功课好的学生。”真冤枉了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