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夯货!”陈先生打断了刘大壮,笑骂道:“退伍前训导官没跟你说么?回家之后先到本县县尉处登记。自然会给你们安排职司!”
刘大壮一愣,道:“技术兵也有?”
训导官工作也是很繁重的,而且更关心战兵的精神状态,时不时要去战兵营区给战士们盖被子送温暖,哪有空关心技术兵?在训导官看来,技术兵里面都是人尖子,很多政策人家早就研究透了。谁曾想到,刘大壮这个养猪的是个憨货。
所以刘大壮只知道回家之后要去县里登记,却不知道还有这种待遇。
“都有。”陈先生想了想,道:“你如今还没活计就再好不过了。先跟我把县北的几个村子跑完,等回了县城,我给你补个编制。日后就在县里任事就是了。”
“那做些什么呢?”刘大壮一听自己竟然能进县衙,大喜过望。
“就做兵役登记的事。”陈先生总算是大大松了口气:“听说辽东就没这种事。唉,这边人难弄。”
刘大壮傻笑,没有接话。他是知道辽东真相的人,在那儿根本没有“义务兵役”这个说法,都是军官到各个村子直接把人聚起来体检。合格的带走,不合格的留下。虽然入营之后待遇一样,但在此之前却从没给过好脸。
辽东汉民都给满清压迫得逆来顺受了,哪怕东虏拉丁他们都不反抗,更何况大明王师还给安家银,也不需要他们自备干粮,这已经是好到天上去了。
不得不承认,刘大壮一身军装往人前一站,然后以自己为典型讲述军旅生活,对于百姓的冲击力更大于总训导部花钱请戏班子唱戏。
因为戏文里多是明军英勇血战的故事,有些还挺悲情的,观众看看则已,要让他们亲自成为这光荣的一份子却有些困难。
到底这个世界更多人接受了平凡安宁的生活,而慷慨壮士终究是少数。
刘大壮的现身说法固然会被壮士们鄙夷,认为他丢了第二军团的脸,却能迎合更多乡亲们得过且过,以及本小利大的心理。诚如他每次都要说的:权当出去做工,收入还更高呢。
潍县的义务兵役登记,正式靠这种乡愿似的平庸说辞打开了局面。从乡亲们的角度来看,刘大壮是个实诚人,的确有人在体检关被刷了下来,回头看看乡里乡亲的同龄人带了大红花投军去,想想还有些小失落,好像自己是残次品一般。
至于原本冲着“做工”入伍的人,自然会有训导官和教官们给他们矫正思想,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男儿该是勇烈之士,而不是伺候骡马当个苦工。在军营这个封闭的环境下,充满了阳刚之气,这种思想教育工作并不困难。
建兴四年,新的征兵方法从潍县普及开来,终于上达总训导部。
虽然意志坚定的训导官们不喜欢这套说辞,但又不能否认这种小人物、小滑头、小志向的宣传效果的确比慷慨激昂的大道理管用。于是只能从这个角度下手,培训更专业的“演员”,去其他地方进行测试。
刘大壮作为“大壮方法”的创始人,在县里也越来越受到重用。因为征兵工作也是县里的重要考成,所以刘大壮不仅是县尉老爷的得意门生,还是知县老父母的红人。县里专门给他配了一匹马,好方便他在全县各个乡镇村堡奔走,推进义务兵登记。
刘大壮也时常在闲暇时骑着高头大马回到村子里,接受村中乡亲热辣辣的目光。来他家的媒婆又多了起来,说的姑娘也越来越上档次。其中有一个甚至还是邻村老生员的女儿,据说知书达理,美若天仙,让刘大壮好不期盼。
“征兵有什么难的,学里先生早就说过了,如今‘天子重英豪,刀枪教尔曹’,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去当兵。”小壮一边扒饭,一边嘟囔道:“我是年龄不够,等我到了十六岁,也要当兵去。”
老娘走过小壮身边,干咳一声,没说什么。张老汉却拍下了筷子,道:“你个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货!能有你哥一半出息我就安心了!少说些这等眼红犯浑的话!”
小壮不说啥了,却还是有些不服气。他从蒙学就想像哥哥一样去当兵,简直将大壮子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他并不知道哥哥是因为偷吃了自己的鸡蛋糕被父母斥骂才赌气投军的。
谁知偶像回来之后竟然变成了懦弱的小人,到处讲些丢人现眼的话,竟然还自得其乐!这让血气未定的小壮颇受打击,感觉整个人生都黯淡无光,对他那个哥哥更是爱理不理。
在小壮看来,他哥给刘家抹的黑,只有靠自己的英勇奋战才能洗清了。所以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一旦满了十六岁,就学他哥的样子,偷了户口本去辽东,然后找王家哥哥,一样要进第二军,让人好生看看刘家好儿郎到底是怎样的人!
“为何国难时文官多能尽节?正是因为有文天祥、谢枋得等人可以效仿。
陛下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今年的工作中,树立各种榜样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秦良玉身着戎装,坐在主座,声若洪钟。
“总部的训导要深入部队,挖掘各种榜样。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到浴血奋战死不旋踵,都要收罗到,都要树立起来!这是我军的军魂,要代代相传!”秦良玉说完,环视在座:“关于征兵宣传的问题,皇帝陛下已经有了定论:先让人走进来,然后再改造他们。但更重要的是从根源培养。”
众训导官闻言纷纷坐正,期待那个风传已久的消息被秦都督证实。
“训导官培训部正式改制为皇明训导官学堂,专门培养全军训导官。”秦良玉终于不负众望,宣布了这个消息。
这代表着训导官更受朝廷重视,受皇帝重视,日后能够在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员名单会随后公布,我先宣读京师及十七省的招生组组长名单。”秦良玉翻开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面写了一页的人名。
与会的训导官都是校官,各个都有机会成为分派各地招生的组长,不由提胸抬头,竖起耳朵等待自己的名字。
这可是一个稀释中官派的大好机会!
秦良玉很快就读完了名单,然后宣布散会。只是她并没有立刻离去,所以其他人也都不敢擅动。
“照我看啊,那个刘大壮连女人都不如。”秦良玉果然是要说不能记入会议记录的话。
她又摇头道:“然而我朝百姓不知武勇之可贵也是没奈何的事。你们若是不愿看到军中尽是胆怯懦弱之辈,日后出门在外就将佩剑都给我佩起来!”
国朝初立时,因为乱世的关系,武将地位远高于文官,英宗时还有外戚走后门求着转武职。然而现在要鼓励百姓尚武,却十分不容易。
总训导部的训导官们除了想尽办法为士兵谋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还要与兵部争夺基层兵员的控制权。
尤其是在“县尉”这个职务的设定上,兵部认为应该由文官担任。当初启用武官,是为了方便地方安靖和剿匪。如今各地呼啸山林的大股匪患已经平息,调用乡勇和巡检司的权力就该收回兵部。
日期:2020-08-06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