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回去之后必细加查访。”尤世威道。
徐梁已经料到了这个回答,任然忍不住加了一句:“各部门还是要加强内部人文关怀,不要求诸位熟知每个人,但起码本部门的人要叫得出名字。”
他轻轻一笑:“诸位都是名将重臣,若是能喊出后辈的名号,可是比加俸禄还要鼓舞人心呐。”
如果只有单纯地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属下的工作动力,然而只有兼顾人文关怀,才能让属下有工作热情,从而产生归属感。
二者诚如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徐梁本人并不是个感情细腻的人,但在这种细节上他却做得十分到位,所有下属都觉得跟他说话如沐春风,这便是情商的作用。
“这个王恬放在东瀛实在有些浪费了,问问高丽方面军的意见,看看是否能够调回帝国军事大学教几年书。”徐梁已经知道王恬的年纪了。
这样的年轻人在作战部队肯定没什么威信可言,先让他教几年书,培植些人脉,等年纪大些再下部队。
最后调回总参,最多二十年就是个不错的参谋长了。
尤世威对于这种尉级军官的调动并不放在心上,既然皇帝陛下对他青睐有加,先调回来教书就是了。
这个决策虽然让白蔷薇十分不满,对那位暗中送呈地图的参谋甚至生出了间隙。在王恬接到调令的当天,那位参谋也接到了前往虾夷地的调令。
其实那位参谋也是无辜,他只是张扬了些,并且以此卖好,真正将王恬酒后涂抹的地图送到皇帝御前的却是阴影中的情报团队。
王恬很高兴自己竟然还能回到故土,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帝国军事大学。他的调令上没有写明自己的岗位。在报道当天才知道,皇帝陛下为他设立了一个单独的科系——国际战略研究。
这个新兴的科系让王恬很意外,不过看了皇帝陛下亲自撰写的一些论文之后,却又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科目。
“朝野都说皇帝陛下好战,其实陛下却不是一味地开启战端。其中自有大道理。”王恬读罢论文时已经夜深人静。他起身出了宿舍,站在天井中看着天上的满月,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身影。
“书斋里能够得到的消息终究还是太少啊。”王恬感叹一声,脑中那副并不鲜明的世界地图轰然崩裂,化作光尘。
——是不是应该出去走走?唉,那个好像已经超出我的薪俸范围了吧……
王恬心中有些纠结。
徐梁治国六月初二,王恬回到帝国军事大学任教之后一周。引起了极大轰动。
他的国际战略科系尚未确定招收哪个文化等级的学生,也没有确定招收人数,但职房的门槛已经换了三条。
权贵们以为这个科系只是坐在书斋里画画图,是劳心者的工作,不用下旗队去吃苦受累。
将门家长却觉得这是个好地方,子侄若是进了那里。日后想打哪说一声就完事了。如此一来还愁没有军功么?
其中又有海陆之争,因为任谁都看得出来,如果大明的国际战略重心放在西域,那么海军就只能继续憋屈二十年。
尤其是如今李化鲸的山地第一军已经占领了占城国,整个交趾沿海都在南海舰队控制下。北海舰队也已经控制了倭海,如此一来东海和台海舰队恐怕只能成为海岸巡检司。
鉴于王恬的朝前眼光,徐梁也特地安排时间接见他,探寻他的思想轨迹。
“天下就这么大,我们少占一块地,别人就多占一块地。有些地方如今看着没用,却不能不占。譬如蒙古之祸,正是唐时对草原的漠视,攻灭突厥之后不曾移民实边,终养大了蛮族。”王恬在皇帝面前并没有太过局促拘谨,这份从容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补给实在很难达到极北之地。”徐梁轻声道。
“陛下所言极是。下官……微臣也知道鲜卑荒野十数年干旱不绝,饥荒甚重,就算想展开军屯也不容易。”王恬道。
西伯利亚被认为是鲜卑人的诞生地。虽然徐梁偶尔会冒出“西伯利亚”这个名字,但在钦定和推行的世界地图上,这片明人称为“罗荒野”的地区官方名称是:鲜卑荒野。
在鲜卑人之后,西伯利亚曾出现过一个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名为失比儿汗国。这个汗国是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第五个儿子昔班的后裔建立的,灭亡于八百哥萨克骑兵,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
罗斯国人从伊凡雷帝时代开始以武装力量越过乌拉尔山,持续东进,直到崇祯末年与东虏相遇。这些人之所以南下,正是因为西伯利亚荒野上的饥荒。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大明军队的确不能在此地常驻。
“所以微臣认为,扼守乌拉尔山主要隘口,禁止鄂罗斯人东进。如此我军只需要保留小规模的哨卡则足以捍卫领土。”王恬停了停,道:“起码在五十年内,这将是我军能够控制的最远距离了。”
控制力与科技水平有直接关联,这点注定没办法讨巧。
“如果鄂罗斯人发动大军侵犯我国领土呢?”徐梁问道。
“这就是陛下攻伐突厥的优势所在了。”王恬道:“只要我们平定了哈萨克三汗国,驻军西域。一旦鄂罗斯东进侵犯,则我军可以从南部平原攻打鄂罗斯。而在鲜卑荒野,只需要用少数骑兵袭扰。拖住东犯之敌,足以令其不战而溃。”
徐梁点了点头,对这样的应答十分满意,看得出是经过思考而非酒后乱涂的。
“不过陛下。若是能够遣使约定边界,彼此各守国门,平息干戈,方是上策。”王恬说完就有些后悔:这些话是你一个小小上尉该说的么?
“有道理。”徐梁晃了晃身,活动了一下筋骨,道:“不过使者需要武力为后盾,起码我们得有能够威慑他们的力量。如果要达成你画的那幅图,该如何顺序?”
“西域方向,先打下哈萨克三汗国,然后固守乌拉尔山。封锁鲜卑荒野。若有余力,时机恰当,南下葱岭,彻底巩固为大明西疆。”王恬道:“南洋方向,只需要扼守麻六甲。则我国对天竺便形成了两面攻击之势。若是守成,则互为犄角;若是进取,则两面出击。”
“东瀛、苦兀为西取美洲之跳板,不可不占。只是东瀛不同高丽,本有文法之,故而要纳入华夏恐怕需要时日。”王恬在东瀛呆了这么长时间,也算是个精通东瀛国情之人。他道:“如今铁拳师已经在虾夷地取得了桥头堡。十年内先经营虾夷地也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