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徐梁放下手里的喷壶,并没有意识到太子的真实用意,只当历史知识普及,道:“哈密是土语‘大门’之意,哈密以西基本属于化外之地了。蒙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于此地,故称察合台汗国。”

蒙元时候的察合台汗国非但领有天山南北路,而且占据了后世整个新疆疆域,是蒙古帝国之中十分重要的大汗国。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了东西察合台汗国,再后来为叶尔羌汗国取代,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在这片地面上,源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已经入关融入了汉人,直到后世才有了裕固族这个余脉。而那些深目隆准,后世一眼能辨的“新疆人”,其实是与西亚人种混血之后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在目今被称作“察合台人”,属于天山南北路的弱势群体。

至于徐梁前世所谓的“维吾尔”人,族称沿袭“畏兀儿”,其实和真正的畏兀儿人并没有太大的血缘关系。

“父皇,莫非只要是蒙元旧地,咱们就要打下来么?”太子道:“连年用兵,这不正是穷兵黩武么?”

徐梁脸上有些发凉,觉得肌肉僵硬。他伸手抚了抚脸颊,问道:“谁跟你说的?”

“是儿臣读书不解,问了先生,先生也不能作答。”太子道。

徐梁眉头微微皱起,道:“这事等你大些自然就知道了。”

“可是父皇,我朝已经到了国中百姓人人皆要服兵役的地步,甚至连宗亲都不能得免,为历朝所未有,难道还要继续打下去么?”太子不肯放松,追问道。

徐梁上前一把按住儿子的脑袋:“谁跟你说因为要打仗才征兵役?真是幼稚!我朝征兵役是为了让国民保持太祖开国时候的血性,不至于沉沦懦弱!能够从军卫国是荣耀家门的好事,宗亲为何要避!”

这是价值观的矫正,太子一时还有些难以接受,张着嘴不知如何作答。

“太子,你这种重文轻武的想法可不能有。”徐梁道:“大明以武立国,文贵武贱的下场就是国将不国,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甚至于你自己,父皇都会安排你去军中锻炼,就跟永王和定王一样,宗室要去,你也要去的。”

“父皇,儿臣想要读书。”听到父皇的安排,太子吓得不轻,他才不想去军中打磨肉体,接受洗脑,他更希望老老实实的读书,成长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读书那是一辈子的事情,不需要过分的珍惜光阴,况且军中也是要读书的,并不耽误。”徐梁说道:“对了,宗学里,平时玩足球吗?”

“他们都玩,儿臣不想跟他们一起,太幼稚了。读书人的体面都不要了。而且每次都弄一身汗,很难处理。”太子说道。

孩子很让自己头疼,徐梁忍不住摇摇头,却没有在多说什么。

小孩子的心性就是这样,心性未定的时候,说太多,只会让他更加叛逆。

徐梁现在终于知道,培养一个孩子,甚至比建设一个帝国都要难。

建设一个帝国,你不需要知道他脑子里想什么,他们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执行就可以了。

但是培养一个孩子却很难,往小了说,孩子不争气,顶多是不能顶家过日子,成为啃老族。往大了说,这孩子是要葬送整个帝国。

因为他是未来,这个帝国的大脑。

这个坏习惯是要矫正的,如果真的培养出一个书呆子继承人,徐梁自己都不能接受。

“这几天,你多准备些书,路上好准备时间。”徐梁不会给孩子拒绝的机会。

“路上?”太子露出了疑惑之色。

“嗯,跟舅父、舅母一起去江南看看。”徐梁道。

“好啊!多谢父皇!”太子跳了起来,去江南是舅父一直挂在嘴上的事,说得太子也想去看看到底江南是何等景色。

可惜这事被父皇一拖再拖,拖了数年,没想到今年倒是能够成行。

“不过上学怎么办?”太子转而安静下来,心中颇为纠结。

“回来补课呗,这又不着急。”徐梁其实就是想让儿子出去野本难以自拔。

太子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转而又高兴起来。

“皇后娘娘生产就在当下,我们莫不如过些日子在去江南?八月份就不错。”朱慈烺的王妃建议道。

朱慈烺自己倒是想得开,反正自己姐姐,已经生产了三个孩子,现在走不走都一样。

当下说道:“皇后那边儿,自然有皇帝照看,我们只管去江南巡视即刻,若是过些日子再走,等到了江南就要到年底了,到时候冬至大礼我们可能赶不上,朝廷可不会等我们。”

如今南京的政治地位虽然依然非常重要,但是祭祀大礼却都是在京师的。若是因为出游,而耽误了冬至大祭,恐怕就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污点了。

“不若我们六月天走?”王妃还是想看看皇后生下的第四个小孩儿。

“凡事不能只考虑我们自己,六月天天气炎热,随行的官员和百姓怎么办?”朱慈烺反驳道。

王妃当下很不给面子的说道:“你就是一个亲王,巡视不巡视的有什么意思?臣妾就想留在宫中侍奉皇后娘娘。”

“这是简单巡视的事情吗?这是皇家的大事。”朱慈烺气愤道。

“那就五月底吧。”徐梁出来劝道:“那个时候,皇后也生产了,你们可以看看孩子,路上也不算太热,也不算是劳民伤财。”

王妃这才缓和了脸色,对于宗室来说,皇后生产那是头等大事,他不明白,为何朱慈烺反而不放在心上。

朱慈烺却没有想那么多,他才没有那么多所谓朱家的宗室观念,他纯粹是兴趣使然。

徐梁治国七年,四月,皇后再次产下一皇子。

录入族谱,谓之徐和益。

皇后频频降下皇子,这种事情往前翻翻,也不多见,钦天监几乎都想拿此事当做祥瑞,进行宣传了。

皇后这边儿还没出月子,王妃就已经被几番催促,不得不随着朱慈烺出门了。

这位王妃,虽然是国变之后,嫁入朱家大门的儿媳,对于宗族的事情,反而比朱慈烺还上心,对皇后的事情颇为上心。

甚至一度想要让朱慈烺一个人带着太子南巡,而自己留在京师照顾皇后。

不过总算是被身边儿的女官劝住,没闹出什么不愉快。

徐梁一路将朱慈烺送走,总算是了结了一桩大事。虽然前朝皇帝和当朝太子一起南巡,会引起不小的社会效应。

就连沿途地区的商业都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直被人催促的感觉真的不好。

刚刚生产,不能出门见风,无法亲自送行,皇后的心情自然不算太好。

他倒不是牵挂朱慈烺,而是担心皇太子。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