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兰天生美貌,虽然年过三十却依然俊秀可人。丈夫赵立扬随影班唱皮影常年在外,柳玉兰在家里勤于织纺,平时足不出户。刘老福的儿子刘富贵是个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对柳玉兰的姿色唾涎已久,经常对柳玉兰进行猥亵挑逗。柳玉兰是个守规矩的女人,她非常厌恶刘富贵却又惹不起,只好想方设法躲避刘富贵的纠缠。那刘富贵不能得手又不甘心,昨天深夜悄悄地拨开柳玉兰的家门,闯入屋内欲行**。柳玉兰反抗不从,却抵不过刘富贵的蛮力,刘富贵将柳玉兰按倒在炕上,便伸手去扒衣服。没想到就在刘富贵将要得逞之际,突然从外面闯进一条红发虬髯手持板斧的大汉,抓住刘富贵的衣领大喝道:“恶徒休得无理,老程来也!”大汉说着像抓小鸡似的把刘富贵拖出屋外,抡起大板斧咔嚓将刘富贵的头颅砍了下来!柳玉兰一个农家妇女哪见过这种骇人的场面,当时就吓得昏死过去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她醒过来时刘富贵的尸体还躺在她家的屋门口……
听了柳玉兰的诉说,陆知县立刻全明白了。那刘富贵仗着财势为非作歹,心生邪恶,想强行奸污柳玉兰,被那位不知名姓的虬髯大侠撞见结果了他的性命……于是,陆知县便对刘老福说:“现在你还有什么可说?古语云教子不严乃父之过,你儿子行为不端欺辱良家妇女,本属十恶不赦!你若是不为作恶的儿子悔过再为富不仁,那位侠义之士能饶过你吗?难免也是你儿子的下场!”刘老福一听猛地打了个寒颤,他心里当然清楚是儿子作孽多端才遭此报应,若再无理取闹恐怕真的要搭上自己的老命……想到这里,刘老福只得撤了讼状,回家安排儿子的后事了。。
案结后,柳玉兰的丈夫赵立扬大感惊讶!他突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在清河堡村演唱皮影时发生的一件怪事——
赵立扬是操纵影人(即耍影人)的高手,昨天晚上他和影班的伙计们在清河堡村唱皮影,演出的影目是连台本影戏《瓦岗寨》。其故事出自《隋唐演义》,隋惕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程咬金、秦琼、罗成、尉迟敬德等英雄聚集瓦岗寨起义。程咬金被推举为首领,这位草莽英雄性情刚直,天不怕地不怕,劫皇纲、杀赃官、除恶霸,威名远震。根据程咬金的性格在皮影戏中被刻成红发虬髯的形象,头戴一把抓软罗帽,手使一柄开山斧,十分威武。皮影戏演到程咬金探地穴一场时,操线的赵立扬伸手去取预先挂在他头顶上的影人程咬金,可是,那“程咬金”却找不到了。赵立扬以为是他不小心碰掉在影台上或掉在影台下面。赵立扬和几位影匠在台上仔细寻找,看皮影的人打着灯笼在影台下帮助寻找,可是,台上台下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程咬金”的踪影!赵立扬感到很奇怪,明明挂在头顶显眼的地方,怎么就不见了?程咬金这个人物比较独特,整个影箱里就这么一个专用影人头茬,任何一个头茬都不能代替。找不到皮影人程咬金戏可就没法演下去了。赵立扬急得头上直冒汗,影班老板只好向观众道歉,请求原谅。于是,便临时换了一个单出折子戏。由于前面的《瓦岗寨》演了半截,单出折子戏演完就已经是后半夜了。影撒台了操线的赵立扬收拾影人装箱时,发现那皮影人程咬金就挂在他的头顶上!赵立扬深感莫名其妙,翻江倒海地找也没找到,影撒台了这个驴皮子程咬金竟自己跑了回来,真是闹神仙了……赵立扬没好气拿起驴皮子影人程咬金恨不得把它撕个粉碎!就在这时候,他猛然瞧见那“程咬金”手中开山斧的斧刃上一滴滴的往下滴着鲜红的液体,像血!赵立扬就拿给伙计们看。几个影匠演唱了多半宿都很累了,谁也没当回事。没想到那驴皮影人程咬金竟跑到他家杀了恶徒刘富贵,不仅使他的妻子免遭**,更为当地除了一害!
清嘉庆年间,关外兴州有一个穷秀才,姓周名子钧,在邻村一边教私塾一边刻苦读书,准备大比之年进京科考。私塾在村头一所老旧闲宅,周子钧时常秉灯夜读,或赋诗作文。这年冬季十月的一天夜晚,周子钧掌上一盏油灯,又读至深夜,灯碗内的油逐渐减少,灯光一阵比一阵微弱、昏暗。周子钧便用手去拨灯捻,灯光立刻亮了许多。然后提笔想把昨夜未完成的文章续完。拿起笔来一看,那毛笔头却冻成了冰!周子钧便将笔头放进口中欲借“呵气”化解笔头之冰,谁想“呵”了几口气笔头之冰未化,嘴唇却沾了墨痕。周子钧心中暗笑,随口吟道:“嘴呵冻笔唇沾墨……”可是,好半天却吟不出下句来。周子钧心有不甘,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冥思苦索地想了许久,终不能想出佳句……
“手拨灯芯指带油……”
周子钧一愣——屋外竟有人吟出下句,而且又是女子声音!“嘴呵冻笔唇沾墨,手拨灯芯指带油……”周子钧默默地吟诵着,觉得这下句对得实在好,心里一激动,不禁脱口喊道:“妙对!”话音未落,一位女子飘然来到他的面前:“冒昧续貂,先生见笑了……”周子钧见这位女子不过十八九岁年纪,虽然面色清癯,却眉目俊秀,而且举止文雅,看样子绝非寻常乡野村姑。周子钧想到这里便恭恭敬敬地对女子说:“小姐真乃咏絮之才,周子钧自愧弗如……敢问小姐芳名,府上何处,为何独自深夜至此?”女子沉吟一阵后,轻叹一声说:“先生过谦了……小女子姓韩小字杏花,因有求于先生故而寅夜拜见……”周子钧说:“无论何事,只要能办得到周子钧在所不辞!”
韩杏花深深一拜道:“多谢先生侠义心肠,待我讲出实情请先生勿惊……”
原来这韩杏花乃是阴魂女鬼。原籍直隶永平府,康熙初年其父来兴州经商,后将她和母亲从关内接来。父母无子嗣独生杏花一女,爱若掌上明珠,又请一位老先生教她读书。韩杏花生性聪颖,不仅熟读五经四书,又深通音律诗赋。不想,在她十八岁时染了病,百般医治无效,终于命赴黄泉,父母只好在兴州郊外买下一块荒地将她埋葬,第二年,父母返回原籍。因她不是本地人,死后当方土地、城隍均不肯收留,使她成了异乡孤魂野鬼。一个孤零的外乡女鬼在这里时常被欺辱,几次返归均因没有当方城隍文牒,山海关守门神将不肯放她过关,无奈只好孤魂飘荡异乡……自从周子钧来此教书,她见周子钧为人忠厚,就想求周子钧帮忙携其阴魂过关,魂归故里。但自己一个阴间之鬼,又怕周子钧不肯答应,所以一直未敢轻率行事。今夜周子钧对灯吟诗,便乘机对出下句,以求一见……
听了女鬼韩杏花的讲述,周子钧深感同情,便对韩杏花说:“小姐不必多虑,人亦有恶,鬼亦有善,何况小姐才情过人,在下羡慕之至,情愿为小姐效劳。但我一介书生不知怎样才能帮小姐过关……”
女鬼道:“后山坡脚孤松下有一小小荒冢即是我的坟墓,请先生将我的尸骨取出用红布包裹,暂时秘藏学堂。这样,你我每天夜里便可以在一起谈诗论文。待明年春闱京中大开考场,先生前去应试时把我的尸骨藏进书囊中即可带我过关……”
周子钧满口答应,第二天深夜独自悄悄地来到后山坡下,挖开坟冢将韩杏花的尸骨带回学堂秘藏起来。从此,与阴魂韩杏花夜夜畅谈,彼此都欢愉非常,又使周子钧学业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