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唐朝与渤海国之间的良好默契,使得双方关系愈发紧密。以经贸为例,几乎每年都有渤海国的方物运抵长安,有时一年数次。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渤海王大钦茂于四月、六月、十一月、闰十一月、十二月,先后五次遣使入朝,贡献方物。平卢镇南迁淄青后,大批渤海贡使和商旅,随之云集至山东,据《旧唐书》记载,大历年间,淄青一带“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由于渤海贡使及商旅往还不断,为有效管理并促进双边的经贸往来,唐朝特在登州都督府“城南街东”,设置“新罗、渤海馆”。其中的渤海馆专以接待过往的渤海贡使和商贾。山东登州也因此,成为了唐渤互市贸易的经济中心。是时,登州口岸常有渤海国船只停泊,入唐求法的日本和尚圆仁在登州口岸,就曾见到“渤海交关船同泊彼浦”的场面。继先前的鸭绿江朝贡道后,史学家又将从渤海王城经过海上,抵至长安的线路,命名为新的朝贡道。为规范管理,唐朝责令淄青平卢节度使兼押渤海,代表朝廷经营、节度有关渤海国的各项事宜。开成年间,渤海国运输熟铜,来唐货易,淄青平卢节度使便奏报朝廷,“请不禁断”。而这也表明,即便中晚唐时期,淄青平卢节度使仍在履行着节制渤海国的职能。

很多人抨击唐朝对渤海国,只是名义统治。而且,这种统治,完全是以经贸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为依托得。但在笔者看来,这种统治关系的含金量,并不比真刀真枪、武力占领的统治关系低。且不说,双方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促进了唐朝与渤海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中唐以后,唐朝与渤海国的关系也非常和睦。诚然,安史之乱期间,渤海国的忤逆,着实令唐朝愤慨。但平息叛乱后,渤海国坚持向唐朝称臣纳贡,主动维系同唐朝的政治联系,当然,唐朝基本也不干涉渤海国内政。但渤海国的长期坚持,化解了唐朝曾经的猜忌。肯定渤海国谦恭敬顺的同时,唐朝也把渤海国视为忠实的臣属。所以,唐朝才会对渤海国有,“朕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及“卿既尽诚节”的评价。而且,正如前文所言,长期的密切交往,促进了双方的互相认同和彼此融合。故此,“地虽海曲,常习华风”的渤海国,才能做到同唐朝“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晚唐诗人温庭筠据此,坚持认为,渤海国与内地“车同轨,书同文”,同属一个文明,同为一个国家,而这也是对唐朝与渤海国关系的最好诠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