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四、崇祯非亡国之君。这一点基本为人所公认。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难,这在同情弱者的中国是个感情加分项。如果明亡在天启手上,我想为明亡而惋惜的人可能就要少一些。根据现代的一些研究,明末的小冰河期被认为是导致一系列天灾,进而加速明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发现就更让现代的人觉得明朝的灭亡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战之罪,崇祯倒霉至极,因此也更值得同情。

日期:2016-11-19 19:50:11

当然明亡的特殊性不止以上几点,但我想上述几点已可基本解释大部分人对于明亡一事感兴趣的原因。

啰嗦了这么一大通,其实无非也就是想告诉大伙,明亡确实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历史事件,我个人也对它很感兴趣,因此也在这里借天涯的宝地跟大伙聊一下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儿。

以纪年方式从头到尾描述明朝历史的书籍和帖子已经不少,我无意于这么做。这里想以一个个专题的形式,把能想到的与明亡的有关的事件与大家一起细细捋一遍。在捋的过程中,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在自然也就轮番出场,而又不至于把帖子写成前人的拷贝。

下面开始正文:

日期:2016-11-19 19:50:57

1. 党争(1)

明亡于党争的说法从明亡那一天开始就不绝于耳。党争对于帝制时代政治生态的破坏性之大也为大家所公认,党争也毫无疑问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明朝的党争在中国历代来说应该是最为严重,品质也最为低下的。明朝的党争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政党竞争固然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就是与唐的牛李党争、宋的新旧党争相比也都要严重、低劣许多。唐代的牛李党争虽持续四十年,一会牛党上台一会李党上台,动不动就把对方的人全部贬谪,看似热闹无比,但其破坏性远不能和明代的党争相比,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一说李宗闵)为首的李党实际上都依附于宦官,不依附于宦官的士大夫根本在唐末的朝中无立足之地,更不要说结党。因此,牛李二党在唐末的政治圈内实属二流政治势力,是宦官所豢养的两条狗而已,与唐末宦官势力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动荡相比,牛李党争虽算不上是茶壶里的风暴,也只能算是狗咬狗的级别。而且,牛李的党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士大夫集团内新旧势力的交替和消长,其背后是自魏晋以来所形成的门阀世族政治,和以科举入仕的庶族地主政治之间的争斗。因此牛李的党争并非简单的意气之争和权力之争,可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方向和路线之争。宋代的新旧党争至少在前期大体是政见之争,在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世期间,新旧争斗也大体围绕是否支持变法而展开,和如今的政党政治稍可比拟。所不同的是没有民意的测验,两党自始至终都认定自己是正义,而对方是奸邪,在宋代严苛的儒教氛围下,正义与奸邪完全没有调和的空间,甚至连接触都不行,这和现代的两党政治可以调和协商是无法相比的。本来中国帝制社会存在一个终极的仲裁者:皇帝,在两方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可出面调解或制止。事实上中国所谓的明君也都深谙此道,很好地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奈何,神宗陛下急于革新,竟至纾尊降贵,以皇帝之尊亲自下场拉偏架,裁判做了运动员,这就导致皇帝再难良好地履行“仲裁”这项重要的帝王责任,使得新旧党争趋于激烈而不可调和。在王安石和司马光相继去世之后,北宋的新旧党争也终于沦为排斥异己的权力斗争。尽管在后期沦为权力斗争,但是宋代的士大夫本身受朝廷优待,没有动辄丢命的危险,所以党争并不算血腥,与明朝的党争之残酷不可同日而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