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琅琅上口、朴实无华的几句话却足以让人深思一生。
有人问王阳明:“既然良知是指引人向善的,而人人皆有,为何会有恶人?”
王阳明回答:“恶人的良知被遮蔽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恶人的良知被遮蔽,就是良知不能发挥作用,分不清是非善恶,于是有了好人和坏人之分。所以,良知就是心地,良知光明,就是良人;良知被遮,就是恶棍。
这种看法大错特错。王阳明早就说过,良知无论光明还是被遮蔽,它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肯定能判断出是非对错。但是,恶人不会执行良知的命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对于抢劫,任何人都知道是错误的,但有人却去做,这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良知永远是向善向“是”、天天向上的。但是,我们的心所发出的意(念头)却是有善有恶的。所以王阳明要求我们要诚意——真诚恻怛地对待自己的念头——即正念头。
而心地,原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存心、用心。
存心就是光明良知,用心就是诚意。归根结底,所谓“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说的就是:念头正时是良人,念头歪时是坏人。
所以,做人在心地,就是在念头。这件事,你的念头是好的,你就是好人;那件事,你的念头是坏的,你就又成了坏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