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8-28 21:40:59
九品中正制(三)
当时各个州郡的“中正”,其担任者严格要求必须是二品,而二品只能出自于世家大族。这样一来,世家大族所提拔的官吏,依然是自己的门生故旧。最开始的时候,中正们还能够考虑一下德才这些条件,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了只看家世而不管个人能力的局面。同东汉末年的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根本还是换汤不换药,最后依然是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普通百姓还是无缘进入仕途。而且,自从有了九品中正制这个贞节牌坊,之前在察举制下还显得扭扭捏捏的世家大族们,索性披上了合法经营的外衣,公开地进行官场交易。
九品中正制到了东晋时期,终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极端情况。世家大族把持了整个官场,从而正式形成了门阀士族阶层。阶层的固化,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这对于当时的政局来讲,出现了很多潜在的变数。
日期:2020-09-02 23:54:53
九品中正制(四)
寒门子弟中的佼佼者,开始尝试各种能够想象的到的方式来展示自我,在死一般沉寂的制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有两类人,一类是通过习武来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又通过替权贵们在战场上卖命来改变命运。这是一种最容易想到的仕途之路,首先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大动荡大整合时期,从中央政府的角度,除了发展经济和组织生产之外,需要保有一直数量庞大的军队以应对战场上的不时之需。而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战乱导致朝不保夕,与其在家等死倒不如在战场上赌赌运气。门阀士族的权贵们,常年养尊处优,他们灵魂深处不管有多么高贵,失去了斗志的贵族们最后从精神上也会沦落为和一只猪差不多。而像冲锋陷阵,杀人流血这种战场上的游戏,不是贵族们能够随随便便就玩得起,于是寒门子弟的士兵们自然而然看到了升迁的希望。所以寒门子弟做士兵,次等士族人员做中下层军官,这在当时是军队的一种常见现象。除了这类人之外,寒门子弟中还有一类人,这类人并不想通过在战场上卖命来一步步改变命运,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更加便捷的通道,一种凭借一点点勇气,以及一点点小聪明就能够扭转乾坤的好运。
这两类人中的代表,前一类是刘裕,后一类是孙恩。
日期:2020-09-12 08:12:52
北府兵(一)
刘裕号称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而刘交正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
话说两晋那个时代的人,在九品中正制的强大社会思潮控制之下,如果出门不说自己是名门之后,似乎都不太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即便是北方进中原的五胡,往往也都拐弯抹角说自己是出自炎黄之类的话,更不用说汉人了。比如同样是老刘家的子弟,刘裕之前半个世纪,曾经有一个叫做刘琨的人,也就是当年跟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同床好友。刘琨当时混迹于一个西晋一朝有名的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相当于一个笔友会,文学社之类的组织,出门自报家门跟刘备就没有什么两样—本人刘琨,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而刘裕的时代往后查,到了唐代依然有个叫做刘禹锡的诗人,号称自己也是中山靖王之外。要说这中山靖王刘胜也真是有造化,凭着生前一套把妹的好本领,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结果到了后世,只要是姓刘的,就可以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关键你还无言以对。因为虽然证实虽然难,证伪就更难了,估计刘胜生前,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每个孩子都长什么样。
日期:2020-09-16 08:25:33
北府兵(二)
站在这个角度上讲,刘裕自称是楚王刘交后人,其实是透着一股子质朴的。因为他这个确实是比较冷门的,万一查证起来,造假的成本也比较高,那么我们暂且不提这个话题。先说楚王刘交之后,能不能给刘裕带来实惠。
号称自己的大汉皇室刘姓之后,说来这样的出身也算是系出名门了,然而在东晋的时候,事情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之前虽然“人心思汉”了几个世纪,也出现了刘秀光武中兴以及刘备鼎足三分这样的“复汉”行动。然而随着三国归晋的开始,老百姓们开始相信天命已经转了,大汉的气数已尽。而且,灭掉西晋的匈奴刘汉,居然一个蛮夷,也竟敢自称汉高祖刘邦的后人。这件事已经足够让“汉”这个百年老字号蒙羞了,然而仅仅十几年之后,远在巴蜀的氐族人李寿居然也乘乱自称大汉皇帝。由此看来,大汉王朝皇帝的位子,从一开始的皇室贵胄,已经沦落到东晋时的人尽可夫。复汉行动,从一开始的汉室苗裔领导,到今天的匈奴,氐族的五胡都可以信口冒认,刘氏子孙也已经不值钱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