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3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0-07-30 22:40:40

三国鼎立(八)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夷陵之战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双方各自在自己的阵地驻扎,时不时地派人去骂阵,求战。平原上,东吴的统帅陆逊,不肯轻易地上山;而山上,刘备的部队则不敢轻易地下山。

显然,这样的僵持对于防守方更加有利。刘备的水军长期生活在船上,陆军长期生活在山上。时间一久,高山和大江对于人类的生理考验也就来了,更何况,这个时候已经渐渐进入了难熬的夏季。

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刘备不会有任何胜算。

公元222年八月,东吴统帅陆逊派出的小分队,趁着天干物燥的气候条件,在长达几百里的长江一线,对沿江分散在各处的刘备营寨,有计划地实施了火攻。刘备的蜀汉军队如同受惊的兔子一样四散逃奔,刘备率领部从逃到了马鞍山上,被东吴部队围攻,差点丢掉性命。惊魂未定的刘备,一路涉江而上,一口气逃到了白帝城。

此役过后,蜀汉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蜀吴边界重新被平推到了巫山一线。

日期:2020-08-03 14:23:52

三国鼎立(九)

夷陵之战过后,蜀国的元气大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收缩在巴蜀和汉中自保。之后的至少五年之内,诸葛亮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内政工作,而无暇进行军事行动。

败逃到白帝城的刘备,无论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职场奋斗了一辈子,复兴汉室的宏愿此时看来已经变得无比渺茫。隆中对策之后的十几年间,刘备一步步实现了当初的那个战略构想。然而,如今无论客观现实还是主观身体条件,都再也不允许他去继续推进这个计划。作为汉室苗裔,刘备带着深深的惆怅迎来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在白帝城驾崩。临终之前,刘备托孤诸葛亮,由诸葛亮来代替自己实现“复兴汉室”的梦想。尽管壮志未酬,然而刘备由一个布衣起家,既不是世家大族,又不是地方大员,在一众大小军阀之中脱颖而出。在所拥有的牌面实力,比自己的同族刘秀要逊色许多的情况下,刘备最终历经磨难,在益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基业,从而延续了大汉皇帝的尊号。

刘备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姓氏和家族。

日期:2020-08-12 21:42:56

九品中正制(一)

盛行于两汉的察举制度,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名存实亡。豪门贵族们垄断了整个察举制度选拔人才的途径,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世家大族。而三国时代的世家大族们,则在诸侯割据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因为如此,新生的曹魏政权,开始着手研究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机制,来替代已经自然消亡的察举制。皇帝们的出发点,当然是希望绕开世家大族对于地方政权的实际控制,选拔更多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寒门二代进入官场。然而,皇帝们需要世家大族对于自己的绝对效忠,而不敢公开得罪世家大族的势力,而世家大族也不甘心放弃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所以,新的人才选拔机制,只能采取折中的方式来曲线救国。魏文帝曹丕时代,在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博弈与妥协之后,“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日期:2020-08-20 21:28:41

九品中正制(二)

九品中正制建立的初衷是简单而快乐的。既兼顾了各方利益,同时又考虑了实际情况。具体操作上,在全国各个州郡设立“中正”这个类似于常设考评官的职位,其中在州设立大中正,而在郡设立小中正。人才选拔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家世评价,也就是看看人才的出身和家世好不好;二是行状评价,这一点主要侧重于人才的基本素质,以德才兼备为判定标准;第三项内容是定品,也就是确定品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品级。九品中正制的这种运作方式,保证了人才的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的人才选拔。至少在看上去,这个新制度确实立志于革除当年察举制时代的弊端,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仕途的阳光大道。

然而,问题还是出在了执行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