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2-15 23:34:48
北府兵(十五)
苻坚居然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前秦大军同时向后运动。
正在这个时候,暗通东晋的朱序在阵中大喊—“秦兵败矣”(《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瞬间,之前初战失败阴影,以及长期以来存在在秦军士兵心中的“恐汉症”统统一起发作了。后面的部队以为前面的部队真的已经失败了,索性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兵败如山倒。
北府兵趁机全军出击,前秦一败涂地。
北府兵,一战扬名天下,成为帝国范围内拥有淝水之战这样光辉战史的英模部队。
日期:2020-12-15 23:40:45
五斗米道(一)
刘裕从军之后,就到了北府兵中效力。
最开始刘裕是孙无终的手下。
孙无终是最早一批加入北府兵的创朝元老之一,和刘牢之一样,在谢玄手下效力。当年的宰相谢安,在淝水之战两年之后驾鹤西去;而冠军将军谢玄,也在谢安离世三年之后离开人世。新的冠军将军,就是孙无终。
在孙无终手下,刘裕表现优秀,担任司马(高级军官)一职。
让刘裕声名鹊起的战斗,主要是针对东晋的海盗头子—孙恩。
日期:2020-12-21 15:29:32
五斗米道(二)
孙恩和刘裕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出身,然而,孙恩却最终选择了和刘裕背道而驰的职场发展途径。
孙恩的祖上,山东琅琊孙氏,其实说起来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有据可查的先祖孙秀,曾经在八王之乱中做过西晋宰相,在任期间还处死了当时“金谷二十四友”中的石崇和潘岳。不过,随着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无休止乱战之中。大批汉族人南迁,孙恩的先人,就是当时南迁浩浩荡荡大军中的一个。
西晋永嘉之乱后,大约有九十万汉人南迁,在现在看来固然是一场移民的史诗,但在当时,可谓是一场国破家亡的浩劫。南迁之后的汉人,在心路历程上,经历了致力于“反攻北方”,到心态趋于平和,一直到三代之后逐渐本土化的过程。最开始,寄居南方的北方汉人,往往按照同乡关系,聚集在一个地方生活,甚至还沿用原来的故乡地名,比如山东移民建立的南临沂,南琅琊等,所有这些充满北方特色的移民居住点,按照大小和等级不同,被称为“侨州郡县”。
日期:2020-12-28 14:17:40
五斗米道(三)
最开始的侨州郡县,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打回北方去,解放全中国。这些侨民并没有什么安顿的打算,当然也并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所以他们不纳赋税,不服徭役。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反攻北方”只是成为了一种政治宣誓,而成功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大量的侨州郡县迫切需要进行“土断”,也就是实行本土化,成为国家征取徭役的“编户齐民”。那么问题来了,北方的上层士族,乘势攫取了大量田产,转而成为扎根于南方的新的士族阶层;而无钱无势的中下层士族,则慢慢沦为了部曲或者佃农,又或者获取了一点田地,成为彻彻底底的平头百姓。
孙恩的家族,就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慢慢衰落,逐步沦为南方汉人社会底层。
孙恩这样的经历,在当时非常典型,这样的过程很容易让人仇视社会。如果说北府兵中的北方汉人,把满腔的仇恨化作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气的话;那么孙恩为代表的这类北方汉人,则把人生的世态炎凉,全部归罪于社会的不公。于是,孙恩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利用道教中的“五斗米道”为工具,开始慢慢有计划地准备招兵买马对抗东晋朝廷。
日期:2021-01-03 22:36:30
五斗米道(四)
五斗米道,其实在我们前文中曾经就有出现过。当时的汉中割据军阀张鲁,利用的就是“五斗米道”,企图在汉中地区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而张鲁本人,就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
我们简单看一下何为五斗米道。
道教最早的一点点雏形,叫做黄老学说,我们前文说的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就十分喜欢“黄老学说”。但黄老之学最多可以说是道家,创始人是老子李耳。但道家并没有具体宗教的各种基本属性,跟道教并不是一回事。在道家的基础上,后世用其基本思想作为本源,创立了道教。早期原始状态的道教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仙道”,东汉末年的太平道,都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传承。而道教的兴盛,实际上就是从张道陵开始的。
张道陵所创立的宗教,以黄老学说作为理论体系,而以老子李耳作为始祖,他的宗教被定名为“正一道”,因为正一道的教主都世袭姓张,而最早的张天师张道陵则自称是太上老君点化,封为天师之位,所以“正一道”也被称为“天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