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1-01-17 21:27:25

五斗米道(五)

“五斗米道”的得名,是因为当初入教的教徒,都要交纳五斗米,这其实是外界对“正一道”的蔑称。比如三国志中就带有立场地记载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三国志.张鲁传》)

张鲁之后,第四代张天师把正一祖庭,从四川青城山搬到了江西龙虎山,从而带来了南方正一道的蓬勃兴盛。

历朝历代的道教发展繁荣壮大,也出现了很多个流派。所以,“正一道”反而淹没在众多道教流派之中。一直到了元代,蒙古统治者才册封从张道陵开始的历代张天师,以及后世张氏历代子孙。这样,正一道才被抬到了道教最至高无上的地位上。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对于元代蒙古人的排斥,又提出了“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家“双核”道教模式。

所以,孙恩当时的宗教就是正一道,也叫“天师道”。

日期:2021-01-19 21:39:12

五斗米道(六)

孙恩“天师道”为自己的政治工具,逐渐在江南地区聚集了大量信徒。到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时代,帝国皇叔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发布了一道召令。命令三吴各公卿以下,原为官奴而被士族门阀由农奴转为佃户的人收归都城建康,并改了个名字叫做“乐属”,这件事情激起了当地门阀士族的不满。于是趁局势混乱,孙恩的宗教势力开始正式起事。

起事之后的孙恩极其教徒,逐渐演化成了一支足迹遍布整个南方内河和外海水域的水上部队。这支部队神出鬼没,性质也从最开始的起义举动,逐渐演变成为了专门以打家劫舍为主业的海盗。很短的时间之内,孙恩的恶名响彻江南,华南,岭南沿海,沿江的大小城市。后来,以至于在之后的很多年中,南方百姓都统称海盗为“孙恩”,可见孙恩在普通民众中间的影响力。

孙恩真正扬名立万,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孙恩的教徒们杀掉了淝水之战的民族英雄谢琰。谢琰之死,震动朝野,东晋这才下血本一定要跟孙恩较量一下。

日期:2021-01-19 21:47:29

孙恩和他的天师道教徒,足迹踏遍中国东南大小河道

从图上看,长江,赣江,湘江,珠江…沿海的海岸线,都是他们的活动场所

日期:2021-01-25 15:20:44

五斗米道(七)

谢琰之死,震动朝野,东晋这才下血本一定要跟孙恩较量一下。于是,刘牢之,孙无终等淝水旧将悉数出动,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刘裕。在此期间,刘裕从孙无终处跳槽到了刘牢之麾下,做参军(参谋)。

孙恩的恶名昭彰,更多地是为刘裕做了嫁衣裳。

因为随后,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兵,用了三年的时间剿灭了孙恩部队。在此期间,刘裕获得了自己个人威望上的迅速提升。他用身先士卒的牺牲精神,慢慢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有一次,在刘裕同孙恩海盗部队的战斗中,刘裕不顾个人安危,手提长刀冲锋在前。史载“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余人。”(《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这句“裕独驱数千人”,意思是说,刘裕一个人狂追驱赶着几千海盗,这个阵势实在是惊为天人。

日期:2021-02-03 22:10:52

五斗米道(八)

这种看起来极其不正常的情况,实际上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是成立的—比如海盗是乌合之众,海盗是突然被斩杀了统帅的乌合之众,海盗是通信系统失灵后军并不知道前军情况,慌不择路逃命的乌合之众。然而不管是哪种条件,刘裕作战的这一幕,被刘敬宣看到了,而刘敬宣正是北府兵掌门人刘牢之的儿子。

公元402年,在北府兵的不断打击之下,孙恩投海自尽,死得其所。

孙恩死后,孙恩的妹夫卢循又接过了接力棒,继续率领海盗在东南沿海活动。

在整个讨伐孙恩的过程中,刘裕脚踏实地,步步高升。从最开始刘牢之手下的北府兵参军(参谋),到最后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江苏睢宁)太守。更加重要的是,上到庙堂之高,下到江湖之远,很多人从此开始知道了之前还名不见经传的猛将刘裕。

刘裕的发迹,才刚刚上路。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