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1-03-11 20:39:58

剿灭桓玄(五)

当年刘牢之的老上司王恭,因为不满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弄权,起兵打内战,攻打司马元显。结果刘牢之阵前反水,投了司马元显。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王恭兵败被杀。

到如今在司马元显手下,刘牢之已经工作到了第四个年头。桓玄起兵,刘牢之希望能够继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于是刘牢之经过仔细斟酌,又在阵前投了桓玄。和刘牢之一起投降的,还有刘裕以及全部的北府兵弟兄。于是桓玄,也就成了刘牢之四年之内的第三个老板。毫无疑问,在这几年之间,刘牢之每一次的背弃主公,都来的太过随性。

于是两个公子哥之战,桓玄战胜司马元显。随后桓玄进入建康城,杀掉了司马道子以及司马元显父子。

投降之后的刘牢之,反而更加引起桓玄的猜忌。万分忧惧之下,刘牢之没有多久就选择了自杀。

刘牢之自杀之后,桓玄用自己的堂兄桓修掌控北府兵。随后,北府兵的一众高级将领被桓玄找了各种借口杀掉,其中就包括了刘裕的老领导孙无终。

日期:2021-03-17 22:50:06

剿灭桓玄(六)

因此,刘牢之的几个得力手下比如司马休之等人,还有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纷纷逃亡到了北方的南燕政权。这个时候的情况简而言之,北府兵的老大没了,北府兵全部骨干员工,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被杀或者跳槽了。但是北府兵这支英模部队的番号还是要保留,不仅要保留还要好好训练,为桓玄所用。

因为这个时候,孙恩的妹夫卢循,又杀奔建康府。

大敌当前,自己的堂兄桓修在北府兵中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号召力。于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桓玄重用了巍然不动,而且在军中名气极大的刘裕,让刘裕继续在桓修手下做参军。

其实刘裕也是兵行险着。

刘裕之所以没死,一是因为大敌当前,出于稳定军队的需要,桓玄并不敢把北府兵的将领们赶尽杀绝;二是因为刘裕并非出身豪门大族,这一点跟当年的刘牢之几乎一模一样。桓玄杀掉了几乎所有北府兵中的老一辈管理层,反而是提拔了寒门出身的新生代管理层刘裕,这也算是有栽培刘裕的意思。

日期:2021-03-27 21:35:33

剿灭桓玄(七)

也就是说,寒门出身的人掌控北府兵最合适不过,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北府兵就是一个纯粹的帝国杀人机器,这个机器必须由寒门做头,豪门大族的人要么利用这个机器,要么就被这个机器所杀。当年的刘牢之由王恭投司马元显,又由司马元显投桓玄,其实并不是因为刘牢之笨。而是因为刘牢之虽然手握北府兵,但他必须依附于一个豪门大族的人做靠山,这是寒门子弟的最终宿命。

刘牢之死了,就再培养一个刘裕做下一个刘牢之。退一步讲,这个时候的刘裕也羽翼未丰,先凑合用着,一旦发现不行,再除掉刘裕也不迟,这就是桓玄的如意算盘。

当然,能够平安地度过这段时间,并且能够在刘牢之死后,成为桓玄叛乱的最大受益者,刘裕的个人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小生活贫苦的刘裕,他没有什么可输的,甚至是曾经做过赌徒的刘裕,他敢于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个可能的前程。

日期:2021-04-06 21:19:54

剿灭桓玄(七)

与那些士族门阀的纨绔子弟相比,刘裕拿得起放得下,并且能够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保持一颗平常心。刘裕的忍辱负重,虚与委蛇,最终赢得了桓玄的信任。桓玄也想利用刘裕的名望,来整合这支百战百胜的北府兵,因此,桓玄将自己的信任略带一点投机地加之于刘裕。

有一次,桓玄的妻子刘氏特意提醒桓玄,说她看到刘裕这个人走路的姿势异于常人,看样子像是“龙行虎步”,不如趁早杀掉。妻子的劝谏,未必没有引起桓玄对刘裕的重视。(“刘讳龙行虎 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宋书.本纪.卷一》)但桓玄不是普通的公子哥,他是一个有野心的公子哥。桓玄说—“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讳莫 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

也就是说,桓玄不杀刘裕,还有一个非常宏远的理想,那就是北伐中原,光复关陇,一统天下。等到这个理想实现之后,再做计较。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