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1988年夏,在我抵达纽约的数月后,我意外地接到位于纽约州北部的巴德学院的院长利昂·波特斯坦的电话。他奉承了一番我用德文出版的一本书,然后问我是否有兴趣在学院任教。1989年春,我应邀访问巴德学院,终于与他见了面。他是个高个儿,举止优雅,打着蝴蝶领结,眼镜片很厚,身上有点儿炼金术士的气质。他还是位闻名遐迩的交响乐指挥。我原本以为会立即得到任职,却不曾想被引到一个面试小组面前。“民主。”院长解释道。
现在,时间已过去了八年多。我出了书,获了奖,成了巴德学院的在校作家及教授。甚至在祖国,我的地位也已发生了变化。我在《新共和》上发表的有关米尔恰·伊利亚德和铁卫军的文章使我成为公众的头号敌人,国际级。我于1997年春重返罗马尼亚,就如同是一次建筑桥梁的练习。
下午3点45分,我来到汉莎航空公司的终点站肯尼迪机场,等待着利昂的到来。他要在布加勒斯特举办音乐会,我是他的陪同。这天是4月20日,星期日,碰巧是阿道尔夫·希特勒的生日。我们乘坐的是头等舱,这使我们可以起飞前在候机室享用免费饮料。我们检查了日程表,我告诉利昂,布加勒斯特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罗马尼亚加入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
“你也许会被要求在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对他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