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5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5-09-25 09:02:04

第七章

阶级的本质不过是商品社会以财富的不均衡占有而导致的有矛盾的不同的社会群体。出现这种现状不会以人的意志来表现为有或者是没有。只要社会财富以某一群体占有而另一群体不占有的形式出现,那么它的生长的土壤就能够肥沃到可以任意生出阶级这一产物。谁也无能力对其左右。因此,能够均衡各不同阶级利益的,并且代表占绝大多数的阶级的利益执政者,才有可能获得社会的稳定。也因此,无论哪个试图代表少数阶级利益的执政者都不会产生安全的感觉,哪怕他们占有社会的巨大财富。

杨运开常常站立在哲学的高台上思考此类。矛盾当然会不时的有,但只要用心去思考,并立在利益的外面,理性才会导致心灵的平和。

回味一生,他对于***和他领导下的中国国产党的感恩出自于心底。这里与权贵不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只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意识。没有上述二者,他不过一样地与他的父辈一样老死于田垅。上述二者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此前所有的革命的不同在于:让百分之九十的被剥夺者走上历史舞台并获得了主人公的感受及待遇。

这当然不是教科书给予他的认识。以他的人生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应该说是自由的。这里的自由不同于社会学的自由。

它纯属于哲学。

所以当有人把***简单地与历史上的人物秦嬴政相提并论时,杨运开不能苟同。其原因是:前者在取得政权后对于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被剥夺者都真正给予了好处。而秦嬴政没有。前者在取得政权后,对被剥夺者更加的宽容,对剥夺者则更加的严酷。而后者则相反,对被剥夺者是更为严酷的剥夺,其所造成的社会的对立是极少数人与极大多数人的对立,从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然,毛与他的党对于剥夺者的剥夺是变本加利的。甚至在剥夺了财产后,对他们的人身仍加以严厉地专政。这是许多年后,一些人强烈反对他的最本质的社会基础。只是这个社会基础不代表大多数人。

杨运开看历史人物只有一个标准:看他是否得到全社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拥戴,而且拥戴得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值得肯定。没有,就该否定。

他的想法是二维的。

日期:2015-09-27 14:46:24

也有人将毛与蒋介石比较。

蒋当然有他的历史地位。但蒋在取得政权后,长年的军阀混战让中国社会处于一种被撕裂的状态。而***在执掌政权后,迅速统一中国,很快就进入了经济建设,国力得到快速恢复。对于外侮,国民党建国20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而蒋却不让30万东北军奋起抵抗,这就为日后的7.7事变埋下祸根。毛在建国一年,美国入侵朝鲜半岛,逼近中国。毛力排众议,以举国之力,挥兵东进,逼美后撤,也为日后和平打下基础。可以说蒋差毛太远了。更主要的是,蒋在执政后,没有为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被剥夺者带来好处,自然也就得不到这百分九十的人的真心支持。所以他才失败。他的后来的反攻更没有这百分之九十的声援,也就显得没有一点力量。如此说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多少少有些道理。因此,毛就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管他是否真心这么认为。总之,他让百分之九十的被剥夺者看到了有人尊重他们。这些个人都是人敬他一尺,他还人一丈的角色。于是毛就有了大多数这样的社会基础。即便在毛的晚年,他也没有把为百分之九十的曾经是被剥夺者的那一部分人拿来作为专政的对象。他的对象只有两个:一是曾被他打趴下的曾经的剥夺者。一是与他同行的,但在他看来与他的思想相左的,并被他认为是要将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已成为中国主人的曾经的被剥夺者,重新沦为被剥夺者的。对于后面这些人,他应该负起历史的责任,他们中间,有些人是他误会的了。但有没有一些人就是要成为被他所认为的人那样呢?

这一问题在几十年后,显然有了答案。难道不是吗!

客观地说,他搞的三面红旗,在主观上也是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这与他多少不懂得经济规律有关系。他的文丨革丨也在主观上是为了不使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被剥夺者又回到依旧受剥削和受压迫的地步。而且希望他和他的同事不要搞一个只代表自己利益的集团,从而背离百分之九十的被剥夺者。他的目的是正确的。只有他才是真正的为着中国大多数人在谋利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