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他身边,她先开口问他。心知他是来找她的,还是傻傻地问出这句话。
“我走这条巷,总是找一个人。”
她不做声,看着他满面微笑,郝然低了头。他转身与她并排往前走。
“我爹到下面催账去了,这几日我需在店里。”
“店里忙吗?”
“不忙,生意不好,爹的脾气燥,常无名地发源田的火,源田也不让他,俩人稍有点事就争吵起来。”
“吵吧,有吵也是件幸事,说明你在意的人都在你身边。”
“怎么忽然这么伤感?”芙蓉抬头看他。
他扬一扬手,拂一把眼前的雾,“都是泗涧港的雾惹的!”
她再次笑起来。巷口处,芙蓉左右张望了一遍,拐入一条僻街。
“这样走,你不是更远。”
“高兴,便不觉得远。”她轻轻笑着,他定一定,亦会心地笑。
“对了,子镜回来没有?”走了一段路,她忽然问。
“回来了,昨日晚间。”
“回来了!”她忽觉一阵惊喜,停下脚步,“安全吗?”
他点点头。
“没事就好!”她念一声,若有所思看他一眼,低下头,仍与他一同朝前走去。
“蓉儿……”
“嗯……”她有些惊诧,他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唤她,转换得如此自然。
“你是不是想问,子镜出去这么久,干什么去了?”
她看看他,顿了一刻,缓缓地摇头。“你在我眼前,我已很满足,我只要知道你们在这里,并且平安,就够了。"
她从一开始便深知他与众不同,如同她自己从不对这里的任何人讲起她的过往,在多辄的命运中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伤痕,沉默既是自我冶疗亦是独自祭奠。
“但,你不担心,担心我有一天会离开?”李衍齐盯着她。
她未去看他,征在原地,望着前方长长的无人巷道,轻轻汲一口气,仰脸认真地看着他:
“世事如此悲怆,每天都有无数生死决别,上苍肯派你来陪我一段,已是幸福,担心那么多又能改变什么?”
她悲凉的表情似无数的针轻刺他心底,带来密集的疼痛,他看她在眼里,永远有一种叫人心痛的底色。
“蓉儿……!”他忽然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双手捏着她单溥的肩膀,感觉到她身体的颤栗。已是初夏时,季节竟无法改变她的体温。
日期:2014-09-05 00:00:51
“你大概已经知道,我和子镜是逃亡到这里来!”静默良久,李衍齐终于道。昨日一夜未眠,躺在黑暗中,无数的过往在他眼前沉浮,而她始终站在他内心深处,不曾离开。他知道,他这一生必与她联系在一起,命运与共。
芙蓉听他说出这话,心下不免紧张,本能地四下探看一遍,好在天早,两人又走的僻巷,周遭一片寂静,只隐约听闻远处泗涧百货大街上业已沸腾的人声。
他留心到她的担虑,暗自笑一笑,不再做声,握住她的手,携她朝小巷尽头走去。
出了巷口,行至一片短街,偶有一两个过往的行人,看见他们,略带些疑惑的张望,芙蓉小心地把手从他掌心抽出来,与她拉开一点距离。
这条街夹在一片僻静的小巷中间,早已无人经营,原始的店面都改成居住的格局,颓旧的墙面诉说着它们的生存时间,一位古稀的老人坐在门前对着墙上的斑驳的玻璃镜悉心梳妆,两人从老人身后经过,相视一笑。前面一户古旧的房檐上,插了一根旗帜,上面歪曲地写“稀饭”二字,不规则的红色旗身在晨风中懒散地飘摇。
‘是正在营业的店子,还是忘了摘掉的一面老旗!’芙蓉心奇。
“饿不饿”李衍齐问道。
“嗯。”她点点头,齐齐走进这间稀饭店。
里面冷清得很,空荡荡的铺面内,一位年迈的老太婆正在将饼子放进蒸锅里,蒸汽笼罩着,两人走进来,她全无觉察。
芙蓉四面瞅一瞅,居然不见一副可以落坐的桌椅。
“阿婆,有早点吃吗?”
老人家这才意识到屋里来了人,“哦……哦,有,稀饭、豆包、饼子。”
“可有地方坐?”
“坐?”老人家朝她二人看一眼,“你们要在这里吃”
“嗯!”
“哦,有,里边!阿宝,出来!”
“做什么?”里面一个小孩子应声出来。
“把里面的桌子支起来,摆两只凳子。”
“他们为什么不拿回去吃。”小孩子跑过来,直直地问。
“叫你做你就做,问这么多。”老人拿巴掌威胁小孩,小孩伸伸舌头,伶俐地跑进去。
“马上摆好了,你们吃什么,我给你们装。”老人换了笑脸,笑着问她们,“稀饭有玉米的、红薯的、莲子桂花的、桂圆冰糖的,你要哪一种?”
芙蓉俯身看向齐齐摆放在案台上的大陶罐,只觉浓香泌脾,李衍齐亦靠过来,“各来一碗吧!”
“好!”老太婆看他一眼,愉快地应着。“其它的呢,要吗?”
“嗯,豆包一对。”
“好!小宝,摆好了没有!摆好了就领客人进去。”
“来了!”
小孩出来,将她二人引进去,也不过是店面与居所间过渡的一片小庭院,一颗大龄的桅子树下,支了一副桌椅,像是谁家下棋临时支在那儿的。
芙蓉坐过去,但见小小的桌面上,到处是小刀刻画的数字。小孩子站在一旁,带些研究地盯着她们。
老太婆将他们要的东西端进来,摆到桌上,见小孩站在那儿,道“去,帮我把盛好的稀饭拿过来!”
“我也想吃!”小孩子道。
“你早上已经吃了那么多,还要吃!”
“吃不饱,不够!”小孩子倔着,不肯动。
“你小小个儿,长个牛胃,给你吃多少都吃不饱,行了,不要你动,我去拿。”
“我还是要吃!”小孩子跟过去。
“你这么会吃,等你娘老子回来,你再吃个够,今天没得吃……”
老太婆很快将她二人要的东西上齐,小孩子又跟回来,站在桌边,极不服气。李衍齐递给他一只豆包,他只看一眼,迅速地接过去。老太婆正要喝止,小孩子已跑到里面去了。
“唉,让你们见笑了,这个谗鬼,天天叫要吃,我也没办法。”
“没事,阿婆,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多是对的。”芙蓉安慰道。
“我也知道,实在是不得已,一家子几口人,就靠案上这些东西卖点钱。”
“店里怎么就您一个人,没人帮忙吗?”
“唉,不瞒你们说,我这也不叫个店,不过是承乡亲们照料,每天到我这儿来打点稀饭买些干点回去,舍些钱我养这一家子。”
“怎么,您这么大年纪,还需要您来担这些,孩子的爸妈呢?”
芙蓉话一出,老太婆不觉深叹口气,“孩子的爸妈,已经三四年没见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