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7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5-09-10 10:59:38

【正文】

但是,这个黑锅真的应该由赵匡胤一个人来背吗?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以文官知州县事,我们已经说过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的必然选择,并非赵匡胤个人喜好所能左右决定的,而对于科举考试,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证明赵匡胤特别喜欢和重用读书人呢?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

根据现代历史学家张希清先生的考证统计,两宋三百年间,每年通过科举所取之士平均约345人,如果除去“特奏名”(可以理解为“非正式”进士)所取人数,平均每年仍有288人,这个数字约为唐朝年平均人数的5倍,元朝年平均人数的30倍,明朝年平均人数的4倍,清朝年平均人数的3.4倍,堪称空前绝后。

但数理统计知识告诉我们,算术平均值不能反映数据的真实分布状况和特征,另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赵匡胤在位16年,共开科考试15次,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不过12.5人,诸科不过50人,合计不过63人,这一数字也只是比唐、明、清三朝的年平均人数稍多一点,而且其中还包括开宝六年因徐士廉击登闻鼓事件导致当年录取人数激增的127人,按照数理统计原理,这127人属于异常数据,应该剔出样本总量。

除了录取人数不多外,对录取的进士赵匡胤也并不过分看重,他虽然开创了皇帝亲试进士的殿试制度,但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对他们的政治待遇,及第进士初次授官的品级和实职差遣都很低,与前朝历代没有什么差别,即便是进士第一的状元也不例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