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世界里的欺骗、隐瞒、不实消息,和真实物理世界里的假货一样多。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迅速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一位Twitter用户发现,Twitter在灾难发生后的头五分钟效果最好,12小时后效果最差。
社交网络既能够迅速扩散传播信息,也会让谣言发酵。“这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研究公司 OpusResearch 高级分析师格雷格·斯特灵(Greg Sterling)说,“它既可以加快信息的获取速度,但也可能煽动公众情绪。”
比如事件发生后,Twitter 上很快传出警方关闭手机服务避免远程引爆的消息,但这条消息最终被证伪。还有居心叵测的人也对 Twitter加以利用,一个名叫@_BostonMarathon 的账号承诺,用户每转发它的消息一次,它就会向受害者捐赠1美元。但此事很快被揭穿,这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组织者的官方账号。
没办法,制造不实消息的“犯罪”成本比鉴别和批驳的成本要低太多。而且谣言一日能传千里,澄清声明则难以出门。一个原因是谣言总是更有“时效性”。
虽然社交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纠正机制,任何人都可以对事实进行调查,只不过它不可避免地总是迟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