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06-25 23:09:01

(正文接续)

黄仁宇总结洪武体制有两大性格特征,一是内向,二是非竞争性。在明代以前,中华帝国是外向型的,在军事及贸易上都有表现,朱元璋中断了这一趋向,他提出了“十五不征之国”并实施了海禁国策,第三帝国的朝贡体系恰恰建基于此。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主要的外交秩序,它的核心构造是礼乐制度,而礼乐精神的实质是等级宗族关系。因此,朝贡体系的本质是宗藩关系,意在创造一种中国为进贡国的“上国”与“母国”的外交印象。汉唐元三朝主要依靠武力来维持朝贡关系,明帝国则主要依靠贸易来维持这种关系。

我们通常把明清的外交政策称为“闭关锁国”,这是一种十分形象的比喻,但它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中国与外国就完全不交往了。明史专家毛佩琦对此提出了抗议,他说根本没有“闭关锁国”这回事,理由是白银随着对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甚至成了我们这个贫银国的主要货币。很显然,“闭关锁国”是一个夸张了的说法,而不是一个准确的术语。明清对外政策的准确称谓应该是朝贡体系下的勘合贸易,或简称朝贡贸易。

明帝国在趋于内向的同时,也开启了非竞争性体制,即全力向落后部门看齐,既不对外竞争,也不对内竞争。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中国人发展出了内敛型的性格,就连明代的家具文物都体现这一审美趋向。一个内向的非竞争性帝国不会也不可能维持唐元时期的军事形象,而她又要维持中华帝国那种“天-朝上邦”的国际地位,想来她也只能从贸易角度寻找外交出路,也因此有了“共享太平之福”这样的和平口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