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语言中“箭”有数个读法,含义则完全一致,数个读法都在华夏文化中留下了痕记:
蒙古语箭又读作“石抹”,中国古代有官职叫“司马”。《周礼》曰:“夏官司马,佐王平邦国”,意思是说司马是掌征伐典兵之官。今天蒙古国县级行政区仍以“苏木”相称,也是箭文化的遗迹。
满州女直语大箭大弓读作“牛录”niru。传统的女直游猎社会都以“牛录”为单位组织起来。满洲人习俗是在“旗”之下设牛录,一牛录约有男子300人。“牛录额尊”(牛录之尊)即是将军。努尔哈赤后金汗国中有八旗,即八族,亦曰八国。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曰:
“(女直)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华言大箭也)厄真(华言主也)”。
这种以箭为标识的社会组织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发明,乃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固有的习俗。女直宗室亲王或部落首领又叫“贝勒”beri,本义也是大弓,仍然与箭有关,属于箭文化。
满洲崛起之前他们没有文字传统,他们的祖先有怎样一种社会组织并没有被史籍记载过,但游牧文化的传承并不依赖文字,它的载体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就像生物的野生基因一样它能自行复制,因为它是无比久远的自然历史的产物,已经刻录进机体的细胞之中,于是便有了无比稳定的传承延续能力,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像春风中的野草,一夜之间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原野上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