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4-10-07 22:00:03

现在工业中还有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将带来更大的问题,那就是自动化的大规模的应用。富士康在贵州的工厂己经主要使用机器人了,“血汗工厂”将成为历史。张瑞敏在9月份中央党校演讲时,也提出了海尔在大规模地使用机器人,原来几百人的车间,只需一人就能管理。为了应对互联网,海尔己经裁掉了一万中层,如果全面实现自动化,还将裁掉几万人。德国的“工业4.0”,主要就是自动化、智能化。中国国内的机器人这几年也是在大规模增长。我看到一个在建的生产锅炉的企业,己经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主要的焊接是机器手,精度高、成本低,把原来的人工操作甩开好几里地,全是流水线作业。如果全面投产的话,产能要比原来的人工焊接提高几十倍,但是对于锅炉这样一个己经饱和的市场来说,这些多出来的产能用到哪里?除了开发新产品,主要靠挤掉一部分老企业。轮胎企业的自动化也在大规模应用,青岛软控的自动化设备己经应用于好几个工厂。

自动化的大规模应用,就能解开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工人嫌工资低,一方面工厂抱怨用工荒。如果老板多给工人开一点工资,那么既解决了工资低的问题,也解决的用工荒的问题,但是关键在于,工厂的利润己经比纸薄了,只要涨工资,工厂就要倒闭了。这个扣的解开,只能是工业自动化:我不用那么多工人了。

但是工业自动化的大规模应用将带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大批没有能力实现自动化的中小企业,因为失去成本优势,将会倒掉一批,二是大量操作工人将会下岗。原来我们一直要求“保8”,主要是担心如果增速不到8,将有大批的工人失业,但是现在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这也是暂时的,主要是我们的服务业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工,而工业领域并没有释放出劳动力。如果一旦工业领域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形势将会更差。

总的来说,脑体倒挂的情况将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未来的经济必定是知识经济。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在大学当老师,月工资3000多。而今年房子装修,问了问一个抹大白的装修工,20岁的江苏小伙子,一个月收入7000多。为什么我们谈了十几年的知识经济没有到来?难道是科教应国的战略错了吗?没有错,只是时机没有成熟。中国大量的血汗工厂、山寨工厂在蓬勃发展,没有知识的用武之地。一旦时机成熟了,这种转型会自然而然的到来。为什么马云能做起来,之前那么多搞电子商务的倒下了?因为物流不成熟,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三通一达”这几个物流公司,离不开他的这几个浙江老乡。互联网明明兴起了十几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互联网革命”?主要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这里,既要有智能手机的应用,也要有通信技术的支撑,还有一系列社交网络平台的推广,是这些综合性的因素促成了互联网革命。很多先驱倒掉了,不是创意不好,而是创意太超前。当前的形势,应该是达到了知识社会的临界点。

日期:2014-10-17 20:35:05

原来以为不会出问题的企业,一直很信任的老板,最近也缴枪投降了,放弃了最后的挣扎。

这个老板为人担保,三次中枪,近三年共代偿了700万。今年又遇到了担保圈出问题,联保体的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开始的时候,表态很好,五月份的时候,说是他和另一个担保人会把倒闭企业的债务给扛起来,一人分摊一半。后来,到了贷款7月份到期的时候,不要说代偿了,自己的还款都困难。主要是另一家银行抽贷,资金没有到位,资金链几乎断了。当时想的重整方案,是把贷款展期,再往后续一年,但是另一个联保成员不同意,怕惹火烧身,结果,贷款展期没有办成,眼睁睁地看着贷款逾期了。

再后来,三户联保中唯一相对健康的借款人还清了贷款,为了续贷,他表示同意和那家联保。原本以为这个老板会很痛快地答应,他之前一直说,自己绝对不会趴下,别人谁趴下他也不会趴下,要坚持干下去,但是现在却说,再续也还不了了,没有钱还了,现在欠着个人的钱都来起诉了,即使银行往下续,他也没钱还利息。

听到他的话,仿佛刀子往心里扎。倒不主要是考虑自己的贷款质量和职来生涯,没想到他到头来输得这么惨。今年他整整五十了,两个儿子还没结婚。做生意20年,恪守诚信,贷款从来没有一天逾期,商业信誉一直很好,勤俭持家,工厂主要是自己家里的操持,没有多请外面的人,连件贵点的衣服也舍不得买。他说,欠着银行还有500万,哪一天能还清?10年也还不清。

他的问题主要出在担保身上,三年来为担保人代偿了700万,最后把债务都压在了自己身上,不想跨,不想跨,能坚持一天算一天,但最终,是坚持不下去了。

日期:2014-10-17 20:43:22

这两年经营棉花加工的企业接二连三的倒闭了五六家,为什么棉花加工企业倒闭这么多?用老板自己话说是,经营没有利润,唯一的买卖差价,只够还银行利息的。同质化竞争,经营模式、产品都没有差异化,为了扩大规模,都去高价收棉花,使得利润非常薄,稍有不慎,就会亏损。而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也必须高负债经营,担保圈很大,危机重重。

这时,又想起一回事来。棉花收购作为一种季节性的行业,按理说,在生产旺季过了之后,老板应该把贷款都还上才对,否则多拿利息。但是老板们基本没有还的,明明是不生产,还有贷款余额。一般的解释是,怕还上之后银行没有规模,放不下来,影响旺季资金的使用。老板们有时说,是把钱借出去了,利息不高,安全得很。现在才知道,TM根本就是还不上!这些钱或者投到固定资产上抽不回来,或者就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亏损。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