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0-27 21:52:43
今年银行员工收入减少,既有国政策调整的原因,更多的是效益下滑。国有企业限薪,首先拿银行开刀,总行行长不超过60万,下面的一定不会超过这个数,既然国有大行如此,股份制中型银行、地方法人小银行,肯定也不敢造次,他们所担心的国有银行人才会流失的情况一定不会出现,全国一盘棋,谁也不敢强出头。
说的效益的下滑引起收入降低,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银行实行绩效工资制,人事费用是和绩效挂沟的,绩效完成的好,上级行下拔的人事费用越多。而今年,大多数银行的绩效并不好,尤其到下半年,很多行存款出现负增长,不良贷款也越来越多,这是堵也堵不住的。
去年一个同事买房,我劝他买个大户型的,联排或者叠拼(小城市房价便宜),和老人住一起,一家五口,也可以了。同事当时也想买大房子,但当时老人不掏钱,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于是买了个小一点的。今年我的同事和我说,去看幸亏没听你的话,不然的话,今年连按揭贷款都还不上!
日期:2014-10-29 21:28:58
今天又有一个户,跑了,我真没想到她会跑!
从3月份逾期,本来是要起诉的,但一直于心不忍,既觉得她们孤儿寡母的不容易,也希望她们能尽快把房子转出去,谁知道,竞然娘仨一起跑了!
2008年,她的老公车祸去世,两个孩子才十五六岁,也给他们娘仨留下一堆家业:两套商铺,一套住宅,还是一个品牌的代理,周转资金也有二三百万。这个女人很坚强,孩子小没办法,咬着牙把这摊生意接下来了。
但是她毕竟不是大宅门里的白文氏,也不是宫庭剧里的孝庄皇太后,她接下来之后,经营情况就每况逾下,贷款越来越多。她的生意原来一直是她老公在经营,和厂家、和客户的关系都是她老公去跑,再加下这几年生意难做,即使她老公活着也未必赚钱。
她从2010年开始在我们行贷款,以一套商铺和一套住宅抵押。到2013年1月,又追加了一笔保证的,当时总体算起来贷款也不算多。蛤到了2013年7月,另一套商铺原来贷着200万,换了另一家银行,贷了370万。此时,就感觉到负债有些多了。也间接证明了经营确实是在亏损。
到了2013年底续授信的时候,发现经营流水就很少了,与上年相比少了很多。我和同事说,等着还上,到期就不续了。谁知到期的时候,她却没钱还了!贷款出现了第一次逾期。当时也可能是年底的事,市面的资金比较紧张。这一笔是100万的贷款,一分钱没有。当时她到了银行,说了自己的困难,当时我也鼓励她们说:眼前的这点困难没什么,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孩子们还小,为了他们,坚持下去。当时还商量了一下走出困境的方案:把商铺卖出去,把不赚钱的库存甩出去,处置资产,增加现金流,其实这个在以前的时候也讲了。但实际都没有执行,商铺卖不动,库存也没甩多少。
过完年之后,她借了50万,还了一半,自己确实有还款意愿,问我能不能帮忙,我就给他介绍了一家做资金的,又借了50万,才把这100万的堵上。
刚还完这一笔,紧接着抵押的另一笔到期,90万,也是如期逾期。我们不能逼,银行没什么硬手段,说句实话也动了恻隐之心。她也很坚强,到处借,估计是能借着的都借了,10万8万的还,还了几个月,余额还有30多万。从6月份开始,这30多万就没再减少。
她为什么会跑?原因是在招商银行贷的那笔370万。这笔是7月份到期,我倒要看看这笔怎么办。招商田行长继任马行长之后,一度实行激进的政策,发力小微,2013年放了大量的贷款,政策很激进,抵押贷款比例是110%,100万的房子能贷出110万来。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觉得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好,抓紧往回收。到期之后我问了问,她们居然还上了,我问是怎么还的,说是找了一个借过桥资金的,人家直接打到招商银行的卡上还贷款,等贷款放下来接着还,招行的授信批了3年,这才第一年。
我万万没想到会出这一招,这一笔30多万的不还,你去还那笔370万的。
当然,招行也不是傻子,贷款收回去就不放了。她借的那370万也就还不了。这也应该就是跑路的原因。
她把商铺都做了长期租赁,租了10年,能押了也押出去了,可能是带着一部分钱走了。现在债主们还没有全面现身,等明天去看看吧。
这也是我最伤心的,我也觉得我放不了贷款。又是那句话,慈不带兵,义不放款,你动什么恻隐之心,只要不还款,立即起诉查封,下手要快。
又想你哪位哲人说的话了:让债逼急的人,连操他娘的心都有了。人可能原来是好人,但是债务太多了,什么事都干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