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楹联和对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楹”指的是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就是指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之一,俗称“对子”、“对联”、“楹贴”。楹联的字数多少不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十分丰富。

楹联起源于民间的桃符。按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据《茅亭客话》记载:五代蜀后主孟昶曾在寝门桃符板上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但作为口头上的对对子,诗文中的对偶句,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例如,《晋书》载:陆云与荀隐鹤第一次见面时,互报姓名“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隐鹤”。《诗经·采薇》中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以四字六字相同定句的骈体文;以及唐诗的五言、七言的律诗句等,也是楹联发展的源泉。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樨下陈藩之榻。”

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据《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于除夕传旨,要求公卿士庶在自己的家门上贴上春联一副,同时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他还曾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