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02 22:09:48
新郑的成就
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三年里高拱很忙,他58岁,却仿佛年轻了好几十,他以充沛的精气神儿在工作,超级充沛。据记载,一大清早,高拱就已经在内阁坐班处理公事,到中午,就要出皇宫大内,赶到吏部去主持日常工作,天天如此。
高拱判断力强,做起决定来迅速果断,尤其是在人事安排上。
正所谓人好办,事简单,人事合一块儿,就十分麻烦。
吏部作为人事部门,职责就在于知人用人。要说官场,那就太复杂了,借用一句话说,贵圈怎么那么乱!一句两句说不清,官吏中善于钻营,会欺上瞒下的就吃得开,官多浑虫嘛。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做到官吏的升降公平,赏罚分明,不是很难,是奇难。
为此,多少管理者都抓破了头皮,而高拱想出了一招——用本子记下来。
他发给吏部各司官员很多册子,上面要写上各地官吏的姓氏、籍贯、口碑,标上贤能与否,再逐渐往下记上政绩、任期等等,这些资料就是人事动态。要求每个月汇集一次,交给高尚书亲自过目检查,到年终时汇集到吏部。
好了,这些就是今年官吏黜陟的依据。
不单单如此,高拱在人事制度上的许多创举,都值得一说。
广揽人才。科举考试后,举人占到七成,进士只占三成。自然了,多数举人会选择接着考,考到老。像海瑞那样的情况也不少,但学历不行,前途太窄。
高拱提议,以后在选官时不可只重进士,要进士举人并用,唯贤是视,量才录用。在授官之后,只需考察政绩得失,不得问其出身。
储备人才。高拱建议,在紧要官职的附近,储备相宜的人才二三人,可以任其他官职,他们要熟悉正官事务,以免因一个人的突然离职而影响事务交接。
选官、免官。以往吏部在推选官员时,只有少数人参与,不见光,结果说谁当就谁当。现今高拱下令,将案牍抱到后堂,召集有关人员参与,所选官员都要当众揭牍,并且有司可以荐举人选。
在有官吏被贬黜时,高拱通常会亲自告诉他缘故,做到升降赏罚使众人信服。
州县长官年轻化。高拱建议,年纪在五十以上的人,授以杂官,不得担任州县之长。这一类的实职要实现干部年轻化,州县长官必须由精力旺盛者担任。
地方官员异地化。这一条到今天还在用,你们县的正县长,多半不是本地人。很简单,工作中熟人多,好徇私,不好办事。
重视盐政、马政。当时的盐政和马政虽然重要,但实际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盐池、马场多是在偏远苦寒地区,没人愿意去扶这个贫,吃那份苦,往往因人废事。
高拱建议,也别勉强派人了,就在他们当地选拔廉洁有才干的人担任,并且放宽其缴纳的税额,如果有突出政绩,那就超等提拔。
同时,严厉考核、考满制度,大抓奖勤罚懒、劝廉惩贪工作。所谓考满,三年一考,三考为满,然后有关部门将官吏政绩分为上中下等,再决定升降去留。
这些人事调整来得很实用,并不是盯准了就要针对哪帮人,大家都能接受,因此,一扫以往官吏中互相偷奸耍滑的风气。使得朝廷上下、各级官吏中出现了人人进取的新气象,高拱不愧为第一流的吏部尚书。
日期:2013-12-02 23:49:13
若要主持大局,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北边的蒙古人。
这是令每一任主事者都头疼的问题,同样,高拱也将目光放在了国防上。
自嘉靖朝后期,徐阶曾实施过很多改良措施,对长期以往的边防溃败有所匡补。他选用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守御北边,比如宣府总督马芳,人称勇不过马芳。又饬厉边防政府加强守备,与军队通力合作,不得推卸责任。
可终究是积重难返,效果是有的,只是一时仍显得边防人力、财力不足。问题到了高拱这里。
还是从内部人事抓起。
以往,兵部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两人要处理部门内部事务,时常要巡边,地方总督缺员时,要前去顶替。两个人四只手哪够这么多用处?
由此高拱提议,兵部再增设两名侍郎,主要任务是巡阅边务,了解下情,对边方险隘、虏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都要熟悉,要有人专管。
当总督缺员时,侍郎可及时顶替,侍郎和总督应经常对调,以互相了解。总督往内部提拔时,便可以接任兵部尚书。
从这时起,便形成了兵部的一条定例,“一尚四侍”,侍郎出则为总督,总督入则为尚书。
长期以来,在边防政府上,不是杂流就是贬谪之人担任,殊不见,某某犯罪则充军几千里,则贬官烟瘴地。对这些官职,中央不关心,不体察,待遇极差。那么,官员自然也没什么积极性。
对此,以后要重新安排,以改善这种不良循环,选用年力精强、才气超迈兼通武事者担任,提高待遇,以三年为期,超等升迁。这不难理解,就好比国家搞西部大开发,往西部生产一线选派人才,锻炼个几年,回来就分配到事业单位。
军事,是专门的技能。兵部应选拔储备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专业的军事技能,而不能动不动就把军官往不相干的文职上调来调去。边防官兵应提高工资,厚加体恤,定期放假轮休,比内地的升迁机会要多,如果立下军功,更要超等提拔。
上等兵讲前途,下等兵讲福利,高拱的这些办法比空喊爱国口号靠谱得多。
此外,高拱上疏重新议定钱法,主张商业与农业并重,减轻商人的负担,严厉整治当时通行的“打点之费”,也就是商人向官吏行贿。他鼓励买卖交易,以求恤商便民。
在对外贸易上,已经改变了以往严厉的海禁政策,部分开放闽浙沿海的通商口岸,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这个跟高拱关系不大,但在历史上极为出名,叫做“隆庆开关”。
还有,高拱强调法制,着力清洗整顿贪酷官吏,培养专业的司法人才,他反对大赦,并且亲自参与各种问理刑名的实践。
这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开诚布公的办法,使这位做着阁臣的吏部尚书,回应了外界的质疑。这些只是一小部分,不必细说,因为高拱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在他的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