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4节

热门小说推荐

结果,奏疏当即被高拱回敬一信驳斥了,信中的措辞很严厉,还告诫了梁梦龙:“你不要乱说话!”

听这口气,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可真够妙的。话说到这份儿上,张居正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张居正经过一番思考,又找到了给事中胡槚。这位言官是高拱的门生,他是一个有主见而不随声附和的人。张居正提议,不如先派胡槚去实地勘察后,再作决定。

高拱当然没意见。

当胡槚到了山东胶莱河工地考察之后,于六月底回京,同样表达了胶莱河不可开的观点。这才真正泄了高拱开胶莱河的志气。

这事把张居正麻烦个够呛。

日期:2013-12-07 17:28:51

这些地方还可以勉强忍一忍,让一让,但他俩之间还有公开冲突的地方。第一次,是跟徐阶有关。

有一回,高拱不知从哪儿听说,张居正收了徐阶的儿子三万两白银,才为徐阶说了好话。

也不知是真是假,这一天碰着张居正,闲谈起来,聊到了子女的事儿,高拱笑道:“造物主为何这么不公,你那么多儿子,我却没有!”

张居正不明就里,高拱也确实无儿无女,便半开玩笑地说道:“儿子多不好养啊!”

只见高拱忽然收起了笑容,话音一转,正色道:“你有徐家的银子,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原来在这儿等着挤兑我呢!张居正当时的心情复杂极了,七上八下,脸上变颜变色,指天赌咒发誓地否认了这件事。

经过了这样的剖白,高拱眨巴眨巴眼,打个哈哈,承认是个误会,事情才勉强过去。

第二次,是宋之韩上疏,弹劾了张居正。

挨骂是家常便饭,可这人偏偏是高拱的门生。把张居正气坏了,去当面质问高拱:“你不念及香火之盟,怎么忍心驱逐我。”

可能高拱也没料到事情会这样,只得问清了缘故,把宋之韩外调,平息此事。这之后,两个人之间的猜忌深得可以了。

到这里,张居正也该审视一下,究竟自己该何去何从了。大事有分歧,不敢多说,俩人之间又猜忌不断。想想殷士儋的话,话糙理不糙,高拱上有皇帝信任,下有门生亲信奔走,职权高,威望也高,以他的实力,可以驱逐任何人,那自己呢?

一直以来,高拱认为张居正是个好的副手,这样的配合也还不错。但他错了,连高拱都说过,你我并非久居人下之人。以张居正的智谋,绝不会只做一个谨小慎微的副手。

所以,必须扳倒高拱。

可是,在各方面的实力对比,张居正都差高拱一截,连徐阶都被整得够呛,怎么办?

不难,若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实在缠不过某个人,不要跟他死磕,去寻求第三方势力帮助。正在张居正一筹莫展时,一个合适的人选闯进了他的视野,是一个太监。

日期:2013-12-07 18:50:35

当初高拱借助几个太监上了位,完成了三方交易。之后,高拱凭借自己对隆庆的影响力,扶植御用监大太监陈洪做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在陈洪离任后,又扶植孟冲接任。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下明代的太监。

曾有人调侃考公务员之难,这样说道,还不如在古代,只要下定狠心,就能进宫当公务员。玩笑归玩笑,那我们说,在那时,即便你净了身也不一定能进宫,进了宫也不一定做太监。

因为太监是宦官行业里不小的成功人士。

如果有幸进了宫,得从典簿、长随、奉御、监丞、少监,一步步干起,表现良好,运气不错,混到少监上面,才算是太监,多数宦官还是老实地干了一辈子体力活。因此,历史剧里常出现“小太监”这样的词,忽略这些细节吧,人家是有官名的。

宦官集团拥有很多机构,有二十四衙门等等,我们只说三个,司礼监、御马监、东厂。

司礼监不主管礼仪,是第一号实权衙门,因为它掌管内外奏章。它有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明代皇帝一个赛一个懒,就把内阁票拟好的奏折交给了秉笔太监“批红”(作批答),这权力已经不小了。还有更厉害的,是掌印太监,他掌管着皇帝的玉玺,所有决议都要从他的公章下过。秉笔太监可以有若干个,而掌印太监,只有一个。

御马监不主要养马,是第二号实权衙门,因为他掌管兵符,握有兵权。

东厂也不必说了,是外设机构,明代专有,是臭名遐迩的特务机构,估计大家电视电影里也没少看,最普遍的桥段是,一个属下问某个公公,又要陷害哪个大臣,公公脸上浮出了阴险的笑容。

另外,还有类似直殿监和都知监,名字很气派,但只管着一件事——打扫卫生,是正经干体力劳动的衙门。

高拱在连着扶植他的人的时候,已经有意无意间惹恼了另一个太监,冯保。

若是甘愿挨那一刀,去干那种职业,一般是家里奇穷,自己又不愿读书认字,才走了宦官这条不归路。虽说入宫后也进行文化培训,但反观一下这位冯太监的素质,绝对震碎你的眼镜。

冯保,字永亭,河北深县人,时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并提督东厂。

据记载,冯保通读四书五经,了解历史典制,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后来他在司礼监任上还刻了很多书籍,如《四书》、《书经》、《帝鉴图说》等等,这些书一直到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收藏流传,可见其价值之高。

正是会读书成就了冯保,不读书会玩些小聪明,但掺不进智慧。

冯保的书法很好,他精通音乐、擅长弹琴,还制作了不少好琴。就这文化素质,比当代大学生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可他却不找份正经工作,在宦官行业里混。

还有一件事,在万历年间,有一天冯公公闲来无事,在宫里遛弯儿,走到了皇帝的收藏室里,信手翻阅起宫内的藏品。

看见有幅画是前朝从严嵩府里抄出来的,一看画得挺好,手一抖,就归自己收藏了。

那幅画确实很好,因为它是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只是,像这样小偷小摸的行为怎么能让我们知道。

那是因为冯保越看越喜欢,就在上面题跋留了念,署上“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类似于冯某某到此一游。就等于是大大方方地告诉别人,这画就是我偷的,怎么着?

这哪里是人才,这简直是人才!会读书会搞阴谋又不怕事。而这位成功人士最恨的,恰恰是高拱。

这要从他的工作说起,冯保自嘉靖年间就进了宫,文化水平高,一路升职。由于写得一手好字,深得嘉靖的喜爱,便量才而用,提拔他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管着写字批红。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