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9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3-12-13 20:09:36

如果排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戚继光至少可以入围前十名,而使戚继光成名的,便是他的练兵。还有,他擅长指挥大军团列阵作战。

战争是战争,不是打群架,电视上演的那样呼喊着冲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评价呢?除非哪个将领智商有问题,才会那样指挥作战。

古代战争最重要的是摆阵型,像评书演义上经过艺术加工的“一字长蛇阵”、“八阵图”等等,就是在讲军阵的重要性,而双方交战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打乱对方阵型。戚继光曾用“鸳鸯阵”和“三才阵”等机动阵型,击败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倭寇。而到了这里,要对付的是大队骑兵,显然要换新阵型了。

隆庆三年(1568),蒙古朵颜部董狐狸率领三万骑兵,侵犯蓟州。

听说蓟州换了新总兵,董狐狸正好来给戚继光个开门大吉。按照以往的经验,明军都是缩在城墙上抵抗,然后蒙古骑兵轻轻松松地攻击,最后大大方方地饱掠而去。

可这回出现了惊喜,新任总兵竟然带兵出城,在平地列阵,远远等着骑兵冲过来,他会不会打仗?

当董狐狸兴冲冲率兵快速逼近时,忽然从对面军阵中冲出一股骑兵,杀向自己。董狐狸赶紧应战,但这股骑兵似乎并不想杀伤谁,也不恋战,骚扰完就跑。

虚惊一场,董狐狸率兵前进,临近阵前,发现是上百辆大战车围成的军阵,找不着空隙,一时冲不过去。

忽然,阵内火炮齐发,蒙古兵阵型大乱。趁此时,阵内冲出大股步兵,手持长矛和拒马器,开始大规模杀伤。

无奈,董狐狸当即下令撤兵。这时,阵内再次冲出骑兵,将溃散的骑兵掩杀得干干净净。

战果:蒙古骑兵全军覆没,活捉董狐狸的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

看明白了吧,列阵的重要性,骑兵的杀伤力在于他的快速冲击力,以冲垮对方阵型。戚继光先用小股骑兵令对方减速,战车趁机组成防御阵型。再用大战车挡住对方冲击,然后用火器打乱对方阵型。再用大股骑兵大规模杀伤,最后用已休整好的骑兵迅速追杀,大功告成,这叫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

我们说着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将领出色的临场指挥和士兵的军事素质。

戚继光没问题。为什么要练兵?不光是练士兵的体魄和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练士兵的听指挥素质和战场应变能力。

虽然赢了,但戚继光并不舒心,总感觉北方的士兵慢半拍,指挥起来不得劲。因此,戚继光上疏,请求调戚家军北上。

朝廷又有人说闲话了,说什么南方兵不适合北方作战,被张居正当即否决。之后,先调三千戚家军北上,然后增至九千,最后达到了两万。

第一批戚家军北上的时候,北方的高级将领与戚继光一同迎接,有人轻蔑地问戚继光:“这些士兵可知道什么叫军令?”

戚继光没有说话。正检视着,朔方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只见北方的士兵纷纷找地方避雨,而从浙江来的南方兵整整齐齐,不动如林,静静地接受着大雨的洗礼,淋了一下午,没一个人哪怕动一下。到这时,北方的士兵才看见什么叫军令。

团结和纪律,这就是戚家军的灵魂。

一直到张居正完全掌权,戚继光的练兵主张得到了充分支持。张居正对戚继光信任得没了边儿,他把蓟州的高级将领统统调往别处,以避免遇事掣肘。严禁该区文官干预军事,而且在戚继光练兵的三年内,监察官员不得有任何意见。

甚至张居正还想给戚继光单独设一个新官职,让他总揽蓟州的军政大权,这自然太不合理,不得已作罢。

日期:2013-12-13 23:11:33

蓟辽总督是谭纶,这不用说,是戚继光的铁哥们。当谭纶离任后,张居正又派去了得意门生梁梦龙接任。凡是跟戚继光为难的文官,通通被张居正不动声色的调走。以往对蓟州频繁地派大臣巡视,现在改成每年只许一次。

一年就一次,戚继光也很会来事,凡是京城来的人,戚总兵总是亲自带领参观,有吃有喝,甚至陪着做一两首诗,临走时再送上一笔特产。

张居正频频写信戚继光,让他注意调节南北兵的关系,不要与其他将领争功,别太招摇等等等等。

有这样的支持,戚继光只管放手去做,一边练兵,一边改进火器,像佛朗机、鸟铳,一边修边墙。

蒙古人小股部队来,摸不到墙根就毙了;大股部队来了,就列阵尽数消灭。弄得蒙古人不敢来怎么办?戚继光也不闲着,时不时地搞个军演什么的,还请来蒙古贵族参观。

太厉害了也就没仗可打,对国家是好事,但那样就立不下军功,戚继光的重要性渐渐被忽略。对此,张居正下了指示,蓟州不发生战事就是有功。

在张居正执政时期,戚继光在蓟门镇守十六年,不调,不降,等于他前十任总兵任期的总和。戚继光以军功升任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并晋升为少保。

在此期间,戚继光经常给张居正送礼,张居正也不拒绝,俩人走动很频繁。看他们俩的关系,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说他俩图谋不轨等等。

在王世贞的记载中,为了体现张居正和戚继光是低级勾当,写戚继光不但送钱送礼,还送给张居正很多美女。这引起的野史传闻就更多了,有说是波斯美女,有说……这种带偏见式的历史记载,也许有部分是真的,但令我们很尴尬。

就算他俩再怎么低级,我们也没看见他们勾结乱政,更没有坑害百姓。相反,他们内外合作,只是一心为国,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国富兵强。

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

中国十大兵书,里面有《孙子兵法》、《吴子》等等,其中有两本出自戚继光,一本《纪效新书》,一本《练兵实纪》。

原先北京最薄弱的门户,成为最强的防区,有打不过的戚继光和越不过的边墙,蒙古人不敢来蓟州,还是去辽东抢劫吧。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