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14 18:38:12
在辽东等待他们的,是李成梁。
就当时而言,李成梁的威名远比戚继光大得多,堪称百战名将。而他遵循的原则跟戚继光也大不相同,是这样:你来不来我都要打你,而且,不打死你。
万历六年(1578)正月,土蛮部速把亥率大军进犯辽东,走了一天,在劈山营驻扎。
李成梁的探马来报,索性,谁也不通知,李成梁点齐麾下三千骑兵,出塞长途奔袭两百多里。近了近了,李成梁带头冲锋,直捣土蛮大营。土蛮部还没做好应战准备,就这样稀里糊涂吃了败仗,被斩获首级四百三十个。
李成梁半夜来,杀完就走,决不过夜。速把亥挨了闷头棍,知道行踪已经暴露,匆忙撤了兵。
能出奇兵,敢冒大险,不按游戏规则来,作战勇猛果断,这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字汝契,辽宁铁岭人,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
跟戚继光一样,家里有铁饭碗,日子应该还不错。不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李成梁他爹死得早,他需要进京到兵部领委任状。可他家实在太穷,以致于连进京的路费都凑不齐。
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个穷秀才。
幸好当时的辽东巡按御史,看他是个人才,就资助他进京,然后李成梁花钱送礼疏通了关系,才得以领回了委任状。
起初李成梁担任险山参将,因屡立战功,到隆庆元年(1567),晋升为副总兵,协守辽阳。从此,他崭露头角。
隆庆四年(1570)九月,俺答的儿子辛爱大举进犯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辽东全线告急。眼下实在没人顶了,也不必办交接手续,把李成梁推到了辽东总兵位子上。
他坐镇辽阳,临危不乱,积极修建防御工事,选将校,招健儿,以出色的能力稳住了局势。
辛爱退兵,李成梁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职位,辽东总兵。在明代,总兵是武将的最高官职。虽说来得突然,还是没人了,但李成梁笑纳了。
当时的辽东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那里活动着蒙古土蛮各部、泰宁部、朵颜部,还有时不时来问候一下的鞑靼部,以及未强大起来的女真各部。这里简直成了抢劫的自由市场,辽东的高级将领频频成为炮灰。
不过,李成梁到来后,会挨个教育他们。注意,是教育。
接下来的事情就应了《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一句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翻看《明史》中关于李成梁的记载,简直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功史,大体格式是这样:时间、地点、人物、斩首多少、某某大捷。
隆庆五年(1571),李成梁率部夹击来犯的土蛮部于卓山,斩首580余级。
万历二年(1574),建州女真部王杲大举进犯辽阳、沈阳。李成梁率军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
这里多说一句,这个王杲可能大家不熟,但他的外孙你一定知道,叫努尔哈赤。正是在此役后,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被俘,为李成梁收留,并成为他的家奴。后来努尔哈赤……
万历六年(1578),李成梁率军趁夜出塞,长途奔袭二百余里,直捣土蛮部驻扎的劈山营,斩首430余级,此为劈山营大捷。
万历七年(1579),土蛮与泰宁两部合驻红土城,分兵进攻锦州、义州。李成梁出塞二百余里,直抵红土城,大败之,斩首470余级,此为红土城大捷。
万历八年(1580),鞑靼部千余骑从永奠入侵,李成梁大败之,追出边塞两百多里,斩首750余级,尽毁其营垒。
万历十年(1582),李成梁在镇夷堡设下伏兵,将来犯的速把亥杀死。此人骚扰辽东二十多年,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最终死在李成梁手上。
像这样的战例不胜枚举,李成梁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先后奏大捷有十次。
每一次大捷,皇帝都要告谢郊庙,从内阁到兵部以及相关将领都有加官进爵。李成梁简直是一员福将,他也一路高升,先后加太子少保、太傅,世荫锦衣卫指挥使,封为宁远伯。
日期:2013-12-14 20:42:42
在这一切光荣战绩的背后,有疑问了,蒙古骑兵可不是吃素的,李成梁是凭借什么,把他们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因为他手下有一支更加精锐的骑兵部队,以辽东人组成,叫做“辽东铁骑”。这也是后来的袁崇焕和吴三桂赖以成名的“关宁铁骑”的前身。
奇怪的是,没听说过李成梁有什么特殊的训练方法,这支部队人数也不多,只有三千人左右,也没有特别强悍的装备,却是每次都大胜而归。
有说辽东铁骑的装备是三眼神铳,有三个枪管,打完了子弹还可以倒过来当榔头,作近战武器。
不对,这话绝对没经过考虑。还是那句话,骑兵的威力在于他的冲击力。
要知道,当时的枪械不是今天的突击步枪那样,有弹夹,有膛线。三眼铳就更差了,它从枪口填装火药,填装慢,需要手工点火发射,这对于马上作战已经是非常不便了。
它在精度、射程和杀伤上,都十分有限,就连戚继光都十分看不上这种火器,认为离他的鸟铳差得远。注意了,戚继光可是特别会玩火器的。
并且,辽东铁骑人数有限,即使全部发射,对几万敌军也造不成多大的伤害。当骑兵结队冲过去时,使用这种钝型武器,在马上是十分吃亏的。因此,李成梁的部队是装备了一些,但辽东铁骑的作战装备依然是轻便锋利的马刀和弓箭。
而辽东铁骑之所以能横扫蒙古、女真各部的骑兵劲旅,是跟李成梁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有关。
有句话说的好,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你告诉部下说,我们要保卫国家和人民,没几个人真心卖命。但如果你说,我们要保护家里的爹妈老婆孩子,那谁还不玩命?辽东铁骑在选人时,就遵循这个原则,只选辽东人,是为“辽人守辽土”。
李氏一门擅长骑兵突袭,李成梁和他儿子带兵时,总是带头冲锋,你知道,将领喊“弟兄们,跟我上”和“弟兄们,给我上”相比,完全是不同的效果。
而且,李成梁特别舍得花钱,这支部队的装备好,而且军饷高,杀敌之后还有重赏,甚至李成梁大胆到,开拓的疆土不上报国家,就直接分给部下。
于是乎,蒙古人是抱着发财的心理来抢劫的,抢完就跑。而辽东铁骑是抱着发大财的决心去杀人的,不杀几个不算完。就此,高下立判。
但是,李成梁和辽东铁骑也因此养成了一个极恶劣的毛病,每次都打仗,但绝对不杀干净,因为他们下次他们还会来送钱。这个恶习谁也治不了。
可知,李成梁非常非常需要钱,而实际上,他并不缺钱。李成梁恣意侵吞全辽东商人的利益,对军用物资、政府采购、马价、盐课、商贸都敢插手干预,他贵极而骄,奢侈无度。
李成梁就是靠行贿才混到今天的职位,自然要加倍敛财。他向朝廷高层不断行贿,排挤在辽东跟他意见不合的文官,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张居正死后,依然在辽东镇守了九年,没人动得了。
日期:2013-12-14 23:47:06
这一切,张居正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太过火,派去得力的巡抚和总督,好生看着、适时地警告一下就可以。但有一点绝对不能容忍——杀良冒功。
擅杀平民,用他们的首级向兵部报功,这是明军百年的积弊了,严查都禁不住。李成梁更是喜欢杀人,敌人不来怎么办?
——谎报军情,杀良冒功。
万历三年(1575)五月,李成梁谎报土蛮部二十万大军来犯,前锋已逼近近边的大凌河。
辽东巡抚张学颜急忙上报朝廷,二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兵部拿不下主意。大臣们都十分紧张,小万历更是害怕,没经手过这么大的战事。
当情报到了张居正手上,他却异常镇静,告诉大家不要紧张。他心里已经有了计算,此时正值暑天,又是大雨连绵,不利于骑兵作战,更不能兴师动众组织如此大规模进犯。不在作战时机,蒙古人不会那么愚蠢。
于是,张居正一方面令戚继光严密防守,并准备派兵支援,一方面命宣府巡抚吴兑去探查实情。
很快,两方面都传回了情报,边境上什么事也没有。
张居正火着了,必定是李成梁闻风生事,又想杀良冒功。他对兵部和李成梁严词申斥,并警告李成梁,再有下次,后果自负。
李成梁吓着了,当然,混迹官场他也算识相。他知道一点,张居正是个狠人,惹不起的,自己还没倒霉完全是因为辽东离不开他。最好不要自找麻烦,去挑战张居正的忍耐性,那样后果很惨。
基于这一点聪明的认识,在张居正柄政的十年,他还算收敛。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李成梁师出必捷,威震绝域,那儿虽然问题多多,但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