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02 17:59:47
(更新)
铸大钱导致物价腾贵,历史上其实已有过不少先例。汉孝文帝时,官家私人纷纷铸造荚钱,钱币小如榆荚,重仅1铢甚至更轻,钱轻物重,结果引起物价飞涨,粟至每石万钱。唐肃宗时,因为朝廷经费不足,于是想到了铸大钱,铸造了当小钱10枚和50枚的两种乾元重宝,结果同样导致物价腾贵,斗米至钱七千。有宋一朝,仁宗康定、庆历年间,为筹措对西夏战争的经费,在陕西、河东等处发行当十大钱,其重量仅为当时流通中的三枚小铜钱,从而引发民间盗铸,钱文币值大乱,导致物价飞窜,公私患之,大家都苦不堪言。
殷鉴不远,前朝的经验教训,应该足以引起后人警醒。时为门下侍郎的赵挺之,因为与蔡京政见不合,“极言当十钱不便,私铸浸广”。但赵挺之的反对,仅仅着眼于当十钱的不便,并未指出历史上铸大钱对经济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时为宰相的蔡京,经过前面陕西等地的试点,却是只见其利,未见其害,自认为是英明神武,早已超越了前人,这样的好事,不予以大力实施,还更待何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蔡京通过试点,发现当十钱并没有危害,那是他观察的时间的幅度尚短。这个问题,现代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弗里德曼发现,一国货币的发行,并不是马上表现为物价的变化,它的中间有一个滞后期,大约需要12-18个月。宋时商品经济没有现代社会发达,它的货币流转速度,或许更加的缓慢,故而这个中间的滞后期,相应也就会显得更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