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每个皇帝都英明神武呢?答案是没法保证。在弘晳之前,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皇帝的英明与否,只能靠运气。但是伟大的弘晳,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虚君共和(君主立宪)。具体说就是让人民通过一人一票的公平选举,推选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组成立法委员会,制定一部限制皇权的《宪法》,以保证在皇帝出现不称职的情况时,人民有权力重新选择一个称职的好皇帝来治理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就凭这一点,弘晳可以与孔孟并列。问题是,孔孟虽然伟大,他们的个人能力显然很有限,动不动连饭辙都找不到。弘晳也犯了这个毛病,他的思想虽然伟大,执行能力却太小儿科。
1737年立秋之后,弘晳认为他的治国理念已经很成熟、很完善,是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只是,弘晳一没权利,二无兵马,连北京城都出不了,他又怎么玩政变呢?幸好,弘晳手里还算有点钱,他把全部身家,都投在了“虚君共和”这个项目上,以期能在未来获得超额利润。
日期:2012-09-25 21:47:28
弘晳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舆论上搞臭乾隆,让世人都认为乾隆是个昏君,是个不称职的皇帝,然后再观察世人的表现,如果发现有讨厌乾隆的人,就对他们推销君主立宪的思想,把这些人拉到贼船上来。
古代没有报纸、电视、论坛什么的,要搞臭一个普通人都很费劲,何况是皇帝呢。这时弘晳又表现出了他天才的一面,他花重金从扬州聘请了十几个印刷工人,在他的理亲王府中秘密搞了个地下印刷厂。然后弘晳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污蔑雍正的文章。文中称康熙本意是要传位给十四皇子胤祯的,不过被雍正偷偷篡改了康熙的传位遗诏,皇位才落到雍正手上。
印刷工人连夜雕版开工,把弘晳写的文章印刷了两百份,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印刷版的大字报就这样诞生了。可是,大字报虽然有了,张贴也是个大问题啊,在大街上贴这玩意,一但被抓住,就是灭九族的罪过。不过不用别担心,人家弘晳还有高招。
弘晳的老爸胤礽当太子的时候,曾收买了一个武林高手,此人名字叫做董海川,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八卦掌创始人。胤礽死前,曾托孤董海川,请他照顾后人,于是董海川又暗中投入了弘晳门下。客观的说,董海川武功之高,应该属于宗师级别,八卦掌能够在后世发扬光大就是证明,但他也确实曾投身权贵门下为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弘晳的办法就是,让武功高强的董海川出马,在半夜的时候,把他印刷的报纸悄悄投递到各个王公大臣家里。就这么着,超级高手董海川,改行送起了快递。高手就是高手,神奇的董海川,一夜之间就走遍了京城,把两百份大字报都准确投递了出去,凡是挂王衔的贵族,凡是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几乎人手一份。
这张儿大字报就像落在粪坑里的丨炸丨弹那么有冲击力,第二**野轰动,北京城都晃了三晃。但出乎弘晳预料,乾隆却既没发脾气,也没大动干戈要找出大字报的主编是谁,甚至在朝会上连提都没提,似乎对此事毫不在意。其实乾隆何尝不怒,气的肚子都疼了,只不过他明白,碰到这种事情必须要低调,只能暗地里追查,否则会越炒越热,后果只能对他更不利。
最后,调查大字报事件的任务,落到了公丨安丨部副部长刘统勋头上。头天半夜,刘统勋家里也接到了那份报纸,他便以报纸为线索,开始清查北京的所有印刷作坊和书铺。在古代,公丨安丨部门办案,是不讲证据的,当官的想起哪一出算哪一出,就这么着,北京大大小小的印刷作坊、书铺、纸坊、裱糊店、墨坊,凡是与印刷出版行业沾点边的店铺,都被刘统勋翻了个底儿朝天,数百名无辜之人被他以协助办案为名拘押到了刑部大牢中。
前边咱说过,刘统勋是个无耻之徒,有的人还提出异议。那么你说,像刘统勋这样子,为了破案,牵连如此之多的无辜百姓,算不算无耻?万幸的是,无耻不等于无敌,无耻更不是破案的万能钥匙。刘统勋拘捕了几百人,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审问完,一份更猛料的大字报又出版上市了。
就在第一份大字报面世后三天,弘晳又写了一篇攻击乾隆的文章,主要内容就是乾隆与婉菱的那点破事儿。文中把婉菱描写成了一个贞节烈女,把乾隆写成了个变态色狼,说婉菱的真正死因,是为了反抗乾隆的强bao,咬舌自尽而死。应该说,弘晳这人很有文学天赋,这篇文章被他写的声情并茂,文采斐然,而且留有悬念。
第二份大字报一出,更加轰动,一时间北京城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流氓乞丐,人人都在议论乾隆的丑事。当然,都是私下议论,这种事儿谁也不敢公开说。乾隆呢,表面上依然是波澜不惊,仿佛不关他的事。但是私底下,他再次单独召见刘统勋,下了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
日期:2012-09-25 21:59:40
刘统勋干刑侦工作有年头了,但以前接触的案子都是民事、刑事案件,办起来有章法可依。可大字报这个案子,明显是政治案件,作案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搞臭乾隆。分析来分析去,具备作案动机的人太多了,而且这些人不是亲王就是贝子贝勒,刘统勋根本不敢查人家,要想破案,唯一的线索就是这张大字报本身。刘统勋的思路是不错,他若有现在的刑侦手段,相信很轻松就能顺着制作报纸所用的纸张、油墨等线索追查到弘晳。不过很可惜,他没有。所以,刘统勋忙活了几天后,仍然是一无所获。
这时,弘晳的第三份大字报又出刊了,这一期内容,绝对香艳,如果拿到到今天,可以直接当做A片剧本。这一期的文章,弘晳借鉴了《金瓶梅》的笔法,把乾隆写成了西门庆,把瓜尔佳氏写成了潘金莲,傅恒自然就是武大郎了。文中详细描写了乾隆如何与瓜尔佳氏勾搭成奸,傅恒又是如何的蠢笨,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还说乾隆登基两年以来,**了无数大臣们的老婆、女儿,甚至连人家养的老母猪都不放过,说的有鼻子有眼,时间地点俱全。弘晳这已经不单是要搞臭乾隆,而是开始挑拨君臣团结了。
看完了第三份大字报,乾隆的忍耐几乎到了极限,他很想下令来个地毯式大搜查,把北京城翻个底儿朝天,找出背后主谋,然后将其凌迟处死,以解心头之恨。还好最终他还是控制住了冲动,他知道,闹的越大,越是中了对手的奸计。可也不能总是如此被动吧?无奈之中,乾隆想出了个以退为进、引蛇出洞的妙计。
乾隆深深明白,此时的斗争的形势是敌暗我明,自己尽管掌握着庞大的国家机器,但是有劲没处使,而且大炮打蚊子,无论结果怎样,势必让天下人耻笑。唯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引诱对手走到前台,然后悄悄解决掉。这样既能铲除敌人,又不会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留给外界的印象也仍然是“紧密团结”。
为了能够引诱出暗处的敌人,乾隆决定公开去山西视察,把北京这个舞台完全空出来,让对手尽情表演。之所以选择去山西而不是别的地方,则有另外的原因。前一阵傅恒在山西剿匪,回北京后曾私下告诉乾隆,山西大同的花姑娘,大大的漂亮啊,若不玩几个,这辈子算白活。
傅恒和乾隆是多年的狼友,正是因为一块玩女人时建立下的革命友谊,当初乾隆才决定重用傅恒的,对于傅恒的眼光,乾隆深信不疑,这才决定去山西。此时的傅恒,当然已经看过弘晳写的大字报,但是,他不太相信乾隆和瓜尔佳氏之间真能有什么奸情。而且,傅恒觉得,就算有奸情,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毕竟乾隆是皇帝,真有这事儿他也是倍有面子。
1737年9月初,乾隆率领着许多官员,启程去往山西巡视。临行之前,乾隆特意再次召见客尔吉善和刘统勋,面授了调查大字报案件的方略,嘱咐他们要外松内紧,迷惑敌人,慢慢引诱对手自己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