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8节

热门小说推荐

2012-8-30 14:02:00

一位参加过对越作战的老兵

这位老兵,是我的一位远亲,老家和我在一个村子里。

他现在在本市一家银行做职员。

去年底我转业后,他曾经请我吃过一次饭。

老兵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入伍,服役期间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

老兵高中毕业后入伍,到一个炮兵团服役。说实话,那会儿高中生士兵,在部队真的属于高学历。

因此,新兵训练结束,他当了营部书记,也就是文书。

老兵一直以来有写日记的习惯,上了战场也不例外。

我十多岁时,曾经充满好奇地读过他的战地日记。

时隔二十多年,早已经遗忘他日记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只深刻记得他在日记中写过两件事,也不知真假:一是,有的连队为争战功,在战场上有虚报战果的现象,比如一发炮弹只炸伤了一个敌人,连队有可能上报炸死3个敌人之类;二是防御作战,经常你来我往,放些冷枪冷炮。越南很穷,一个连长,一次仅有下达发射3发炮弹的权力。而我方这边则是,战士早上起来后,随便咣当咣当地向对方阵地乱放上一阵排炮,然后若无其事地蹲在炮位旁开始洗脸刷牙。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一点也不错。一场大规模战争,其实拼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老兵在战场呆了几个月,几乎天天满耳充斥着巨大的炮声,造成了损伤性耳聋,轮战结束,评了个伤残后退伍,安置在县银行做职员。

当过兵,上过战场。这样的经历,使得他非常能吃苦。银行一线职员业绩如何,关键看揽储能力强不强,就是能拉到多少存款。这是项硬指标,考量起来很公正。

他工作非常努力,为人忠厚,加之有过当兵的经历,很受用户信任,他的业绩自然非常突出。不久,就作为业务骨干被调到了市里。

按理,他应该有个不错的未来。

不幸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不知为何迷恋上了“X.X.功”。迷恋这个害人的东西,他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却荒唐地认为,这个“功”的理论,能够预测股票走势。

他卖掉了单位分给他的福利房子。把卖房子的钱,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全部投入了股市。

也活该倒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股市那一波极好的行情中,他居然赔了个精光。

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他直到三十多岁才结婚。找了个离异没有工作的女人,还带着一个孩子。两人在一起过了两三年也没生小孩,不知什么原因,这女人和他离婚了,跑到广州打工,自此杳无音讯。更诡异的是,这女人和前夫所生的孩子,居然由他带着来抚养。

2006年春节,我从部队回乡探亲,还看到他带着这个小孩回乡下,给爷爷奶奶上坟。

去年底,他请我吃饭。考虑到他经济条件不好,我推托了半天,实在推辞不掉,就去了。我们两人找了一个小饭馆,要了三四个菜和两瓶啤酒。席上,我很少说话,看着他两鬓已生出些许白发,听他讲在现在单位工作的事情。他说这些年,他在单位员工业绩考核中,一直排名前列,还是银行系统的先进,事迹上了总行一个全国性刊物。单位领导曾经想提升他当业务经理,手下管几个人,被他一口拒绝:做好自己就行了,不想管太多其他事情。

期间我问他,弄房子了没?他回答:没有,住在单位集体宿舍里,有二十多个平米。我问:做饭怎么办呢?他说:可以做啊,弄了个煤气灶和电饭锅。

吃完饭,账单金额我记得非常清楚:171元。我要抢着付账。他面红耳赤地和我推搡了半天,说我要这样,就是瞧不起他。

只好作罢。

写到这里,我不想再写一个字了,只想在内心发一些感慨,但又真的不知道要感慨什么。

也许经历过战场上的生与死后,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吧。

唉,一声叹息。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