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讲,这点应当注意。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无太准确的资料。唯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辨,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元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有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便由此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为胜,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达羲皇之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