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5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西汉辞赋家。

日期:2012-11-14 09:37:01

【译文】

来信说:“杨朱和墨子也行‘仁义’,乡愿之人也以忠信相标榜,尧、舜和子之的禅让,商汤王、周武王、楚霸王都流放和讨伐过敌人;周公、王莽及曹操都主过政,这些事情如果糊里糊涂没有印证,让人们又何所适从呢?此外,对于古今事变、礼乐名物都未曾考察识别,如果国家要修古制的明堂、建古制的辟雍(学校)、制定历律、准备封禅的预案,又将拿什么作为标准干这些事情呢?所以,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道:‘生而知之者,义理耳,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行事之实也。’这个可以说是定论了。”

亲所讲的杨朱、墨子、乡愿、尧、舜、子之、商汤、武王、项羽、周公、王莽、曹操各自的区分,和前面说的舜不告而娶以及周武王不葬而兴师的情景大致相似,可以类推。对于古今事变的疑惑,前面在讲良知时,已经以规、矩、尺度作比喻而加以说明了,应当不用赘言了。至于说到明堂、辟雍等事情,似乎还不容不说。但说起来话也就长了,暂且就按亲所说的加以辨析,或许能消除一点亲的疑惑。明堂与辟雍建制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月令》,以及汉代学者郑玄的注疏中,但是六经与四书中,还未曾详细记载过这些。难道吕不韦和汉代学者们的知识,比夏商周三代的圣贤还要强吗?齐宣王时,明堂还有未毁掉的,由此可知,周幽王、周厉王时周朝的明堂全都完好无损。尧舜的时代,用茅草盖房屋、垒土作台阶,明堂制度未必齐备,但却不因此而妨害他们治理天下。周幽王、周厉王的明堂,虽然和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的旧制相同,但却无补于周幽王和周厉王时的天下大乱。为什么呢?这不是表明:能用怜恤他人的仁德之心来实施怜恤他人的仁政,即便是茅屋土阶,也仿佛明堂;用周幽王、周厉王式的心来实施周幽王、周厉王式的暴政,即便有明堂,也是暴政实施的场所。汉代的汉武帝曾经重新探讨明堂之事;唐朝,武则天也大建明堂,他们治理国政的效果又如何呢?天子建的学校称为辟雍,诸侯建的学校称为泮宫,均是根据建造的地形而命名的。但是,夏商周三代的学问,其是以讲明人伦为核心,并不是把“辟”是否像玉璧,“泮”是否环水看得很重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制作礼乐,须有中和的品德。他的声音符合音律,他的举动符合法度的人,然后才能谈及礼乐。至于礼仪乐器的细节和技巧,则是乐工和祝史的工作。所以曾参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也(君子重视道有三个方面,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物的官吏来负责)。”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主要是为了“敬授民时”;舜“在璇玑玉衡”,主要是为了“以齐七政”。这些都是勤勉地用仁爱百姓的心来施行养民的政策。制定历法,掌握时令的根本,正是在于此。羲氏与和氏在推算历法方面的学问,皋陶和契不一定有,禹和稷也不一定有。尧和舜虽然很有智慧,也不能知晓所有的事物,即使他们也不一定能从事羲氏与和氏的工作。但是,到了今日,依照羲氏与和氏的方法而世代相传的,哪怕是一知半解的具有小聪明的人,懂点占星术的浅陋之人,也能推算历法,占卜天像而不会有闪失。由此而言,难道后代那些一知半解具有小聪明的人反而比禹、稷、尧、舜更有才干吗?封禅的说法更荒诞不经。这是后代奸佞谄谀之人为了献媚于其主上,浮夸其词,以迷惑君主之心且浪费国家财力。可以称得上是欺天骗人中无耻之极的卑劣行径,君子是对其不齿的。司马相如被后人耻笑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亲却认为这是儒生应学的,只怕还欠缺深思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生而知之,而朱熹在解释《论语》时说:“生而知之者,义理耳。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行事之实。”礼乐名物之类如果真的与成圣的功夫相关,那么圣人也必须等学了之后才能知,这样的话,圣人也就不能说是生而知之了。说圣人生而知之,是专就义理而言的,而不是从礼乐名物方面说的,那么,礼乐名物之类也就和成为圣人的功夫没有关系了。之所以说圣人是生而知之,仅指义理,而不是指有关礼乐名物之类的知识,那么学而知之的人,也只能通过“学”来“知”义理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