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17 11:07:45
174
【原文】
圣贤论学,多是随时就事,虽言若人殊,而要其工夫头脑,若合符节。缘天地之间,原只有此性,只有此理,只有此良知,只有此一件事耳。故凡就古人论学处说工夫,更不必搀和兼搭而说,自然无不吻合贯通者。才须搀和兼搭而说,即是自己工夫未明彻也。近时有谓集义之功,必须兼搭个致良知而后备者,则是集义之功尚未了彻也。集义之功尚未了彻,适足以为致良知之累而已矣。谓致良知之功,必须兼搭一个勿忘勿助而后明者,则是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也。致良知之功尚未了彻也,适足以为勿忘勿助之累而已矣。若此者,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是以论之愈精,而去之愈远。文蔚之论,其于大本达道既已沛然无疑,至于致知、穷理及忘助等说,时亦有搀和兼搭处,却是区区所谓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到得工夫熟后,自将释然矣。
【译文】
圣贤谈论学问,大多是根据时机的不同而就事论事。他们所说的好象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说功夫的要旨,确是相同的。因为在天地之间,原本就只有这个性,只有这个理,只有这个良知,只有这一件事而已。因此,只要是就古人论学处说工夫,就不必搀和搭配着说,自然就吻合贯通。只要一搀和搭配着说,就表明自己的功夫还没有明彻。最近有所谓的“集义”功夫,必须要搭配着“致良知”然后才完整,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对“集义”的功夫尚且没有透彻理解。“集义”之功尚且没有透彻理解,只能成为“致良知”的累赘而已。说到“致良知”的功夫,必须搭配上一个“勿忘勿助”然后才能明彻,就说明是“致良知”的功夫尚且没有透彻理解。“致良知”的功夫尚且没有透彻理解,只能成为“勿忘勿助”的累赘而已。像这些情况,都是在文义上去牵强附会地解释,以求个(字面上的)自圆其说,而不曾就自己身心的实际功夫上去体验,所以论述得越精,而离真理却越远。你的论点,对于“大本达道”可以说已经洞彻无疑了,至于像“致知”、“穷理”、以及“勿忘勿助”等说法,有时也有搀和搭配着说的地方,却是鄙人所说的已经行走在康庄大道上了,只是有时还会迂回曲折,等到功夫纯熟以后,自然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