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04 09:37:48
三
儒学衰落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被丢弃了,而这一切恰恰就发生在高举着尊儒重学大旗的唐朝!
这让“淹该经术”的啖助为之扼腕叹息之余,油然顿生起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他像《新唐书》中所说,“天宝末,调临海尉、丹阳主簿。秩满,屏居,甘足疏糗。”
将任职已满的官帽印绶上交,然后轻轻关起柴扉,将整个世界关在了院外。却并非只是厌倦喧嚣的尘世,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中寻求清贫之乐,而是要为已然沦落的儒学做拯救工作。
他的着力点放在了《春秋》三传。
原因在于,《春秋》三传貌似是三部编年体史书,但因其中蕴含诛乱臣贼子的大义,为后王立法的微言,因而远远超越了史书功能,更多地被寄寓儒家王统与道统的申辩意味。厘定它,其实就是在还原儒家的原旨,廓清儒学精神。
当此之时,《左传》、《公羊》、《谷梁》组成的春秋三传,因唐朝科考内容的无暇理睬,而早已被读书之人忘却。所以,啖助此时的学术行为,就像韩愈所说,“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有点炒冷饭的意思。
他认为,孔子撰著《春秋》的出发点,后世三家之学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救时之弊,革礼之薄”才是孔子的本意。
他说:“夏政忠,忠之敝野;商人承之以敬,敬之敝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僿。救僿莫若忠。夫文者,忠之末也。设教于本,其敝且末;设教于末,敝将奈何?”周武王、周公是在不得已情况下承商殷之弊,周公死后,其弊仍未得到改正,所以其弊甚于夏、商二代。以至东周王纲废绝,人伦大坏。孔子伤唐虞之道难行于末世,故而才作《春秋》。目的就是以权来辅正,以诚来断礼,立忠为教,原情为本。不拘于浮名。从宜救乱,因时黜陟,由此,“是知《春秋》用二帝、三王法,以夏为本,不壹守周典明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