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孟才人断肠的故事,而那首《何满子》则成了有名的断肠之音。
孟才人最后所唱的是这样四句话: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可能大家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孟才人唱着唱着竟会肝肠寸断而死呢?
好,我们先来说说这四句话的意思:故乡和亲人都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之中长达二十年了,听一首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可以说,这正是孟才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她,十几岁就进宫了,熬到了这般年纪,却仍然只是个“才人”,想见父母亲人一面竟是这样的艰难,听一首讲述宫怨的《何满子》,回想这几十年来的辛酸,最后还落得个殉葬的下场,怎不让人伤心欲绝?
因此,我们的孟才人乃是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而死。她心中的怨气太重了,所以才导致她的棺木无比的沉重,沉重到竟连几个大汉都抬不动。等到她的家人来了,她才感到自己终于可以回故乡了,终于可以和亲人们相见了。在这深宫之中,都二十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一旦亲人来了,这怨气自然也就消散了,于是便可以移动她的棺木了。
这则故事是那些生活在深宫里的人的真实写照,虽然难免有些夸张。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首诗,正是这首诗深刻地刻画了孟才人的心理,所以才导致她断肠而死,可以说,她的内心与这首诗达到了某种至精至诚的共鸣。这首诗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我想,任何一个宫女在唱这首诗时,虽不会像孟才人那样气绝身亡,但一定也会痛彻心扉、泪流满面的。
孟才人所唱的正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祜所写的一首《宫词》。而当张祜听到这个消息后,亦作了一首《孟才人叹》,以此来悼念自己的这位“知音”:
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二十春。
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诗人张祜的一生是不得志的,故而与这些宫女们有同病相怜之感,他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宫女们的悲惨命运,故而他所写的宫词自然也就能够引起这些宫女们的高度共鸣。
那么究竟何为《何满子》呢?关于这一点,白居易有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里面暗含了一个故事:话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沧州有一名歌手名为“何满子”,他因触犯了大唐律例即将被斩首,在临行前,他希望能够唱一曲,以此来赎罪,但最终玄宗皇帝竟不许。不过单从白居易的叙述中我们也能够知道,这一支曲子“四词八叠”,从头到尾都是“断肠声”。
后来诗人元稹听说了此事,也作诗一首,他在诗中详细地叙述了这一事件:
何满子歌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诗中说到,何满子歌喉婉转,世所罕见,只可惜却身陷囹圄,故而临行前所唱的一曲悲愤无比。此时有梨园子弟奏请玄宗皇帝,希望可以对他网开一面,但玄宗皇帝没有答应,不过却将此曲命名为《何满子》。至此,这支名为《何满子》的曲子便开始在宫中流行起来。
也就是说,《何满子》乃是一位歌者的死前之音,正是这样的诞生背景,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成了断肠之音。那些深宫里的宫女们每当想念家乡时,每当感到容颜枯黄青春不再时,每当老死宫中客死他乡时,便唱这一曲《何满子》。这就是一种至诚至性的共鸣,也算是对深宫生活的一种控诉。因此,这一曲《何满子》就成了宫怨之音,也难怪当孟才人唱到“一曲《何满子》”时,竟会肝肠寸断而死。
宫怨,是封建时代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指那些宫女们长期幽禁在深宫之中的苦闷,以及青春逝去容颜不再的痛苦遭遇。关于这类诗歌,就像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一样,数量众多,并且不光有诗,还有词,甚至还有小说,无一不是抒写古代宫女们的苦闷与哀怨。
日期:2012-01-29 22:10:35
比如唐朝诗人李益的《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昭阳殿为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住处,而长门宫则为汉武帝的废后陈阿娇的居所。诗中通过受宠与失宠的强烈对比,突出深化了宫怨这一主题。
晚唐诗人杜荀鹤写的《春宫怨》亦是如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那深宫之中。女为悦己者容,可是我却懒得对镜梳妆打扮,那是因为我没有受宠的缘故啊!蒙恩受宠,其实并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了取悦谁?而叫我梳妆修饰仪容呢!鸟儿叫声繁碎,是因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我真想念那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们,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只不过在这里对比的不是那受宠之人,而是自己昔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人王建的一首《古宫怨》,更是赤裸裸地反映了宫女们的悲哀:
乳乌哑哑飞复啼,城头晨夕宫中栖。
吴王别殿绕江水,后宫不开美人死。
中唐诗人顾况对那些失宠的后宫女子们也给予了自己的同情:
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诗人元稹的《行宫》更是道出了老宫女们的悲哀: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那些老宫女们还在述说着玄宗皇帝的故事,却不知现在早已过去了几朝几代。化悲伤于无形,化时间于弹指间。
如果说宫女们述说心中怨愤算是一种发泄的话,那么有些时候就连这点发泄的权力都不给你。诗人朱庆馀有一首《宫词》这样写道: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鹦鹉学舌,我们可不能在此“胡言乱语”了,否则被宫里管事的人给知道了,你我的性命还要不要了!
没有爱情,没有自由,回不了家乡,望不见亲人,这该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无怪乎能引起当时乃是后世无数文人的同情了。
以上皆为泛指那些宫女们或者嫔妃们,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长信秋歌》便是写给失宠的班婕妤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班婕妤乃是西汉的女辞赋家,著名的才女,同时她也是汉成帝的妃子。起先班婕妤以自己的贤德与才情深受汉成帝的宠爱。只可惜好景不长,当赵飞燕姐妹来到这后宫之后,美貌多才的班婕妤便失宠了,在自己的长信宫中黯然神伤。
对于班婕妤的失宠,后世的多数文人是持不满并同情的态度。大诗人李白就作诗到:
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对于像班婕妤这样才德兼备的美人都尚且会失宠,更何况是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