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1-08-30 09:59:18

第三十章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12月25日,对于底层劳作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希松平常的日子。这一天,农民照常种地,工人照常做活,学生照常上学,干部们照常在办公室内喝茶聊天,而商人忙着赚钱,太阳还是东起西落,一切都在预定的轨道内有序运行。这一天是西方的圣诞节,那一年的圣诞节,中华大地上老百姓还不怎么流行欢度之。

这一天,对于世界来说,却是一个记入史册的日子。12月25日晚7点,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命令,随后他邀请摄像人员和新闻记者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电视直播,苏联的几家电视台和世界上153个国家的电视台都转播了辞职声明的内容。至此辉煌了74年的苏联寿终正寝。

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且领土面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势下自行解体了。这一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没有任何人感到吃惊,因为苏联早就死了,死在1991年8月19日,死在叶利钦爬上坦克的那一刻。

那一天,美国人兴高采烈。总统老布什在白宫向全世界宣布:we won the cold war (我们赢了冷战)。从此,后冷战(post-cold war)一词全球流行。

那一天,中国的大多人士五味杂陈,他们脑子里充斥着苏联过去的辉煌。在苏维埃的年代里,国家给了人民土地、面包、知识,还有国家的强大与荣耀……但是令他们想不通的是, 当“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8.19事变”为挽救苏联进行最后一搏时,多数人却未支持事变---在捍卫苏联的最后关头,人们没有付诸实际行动。随后,苏共解散,人民没有起来保卫苏共,各级党组织没抵制,军队也没有分裂和倒戈。后来查封苏共各级丨党丨委竟未遇到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人民群众不是隔岸观火,就是幸灾乐祸,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的行列。这是为什么?莫非是苏联人“忘恩负义”? 后来,在他们的反思文章中,用“前苏联”替代了“苏联”,大概在潜意识中,还期望着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个后苏联重新崛起吧。

第二天晚上,在长江边的小城湖口,一家军工厂的两个年青人看完简短的报道后,围炉烹茶,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良久,唐华长叹一声,开腔了:“社会主义,一个多么神圣的名词,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共产主义,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未来。在这个世纪初,全世界多少追求进步的人士怀着朝圣的想法,来到苏联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取经淘宝,希望把这个人间天堂搬到自己的国家。”

唐华停顿了一会儿,喝了几口茶,接着说:“说起来,社会主义思想其实存在了几百年了,从圣西门、欧立叶到马克思、恩格思,一代一代人薪尽火传,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这个思想。但在本世纪之前,这个观念只是停留在少数学者的书桌上,从来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在某些国家被视着异端邪说而倍受打压。1917年,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公有制、计划经济,第一次由理论变成实践,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这个制度创造了奇迹: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业国,1913年,农民占社会人口66.7%,80%的人口是不识字的文盲,工人阶级比地主、资产阶级、商人和富农还少。苏联在70年间使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7年,农民降到占人口12%,苏联不仅摘掉文盲国家的帽子,而且70%以上的居民达到高等和中等教育水平,居民每万人中拥有大学生数量已跻身世界四强。苏联因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与美国争霸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

王佐喝了一口荼:“是啊!这是不容置疑的,连苏联的对手丘吉尔,都不得不承认斯大林时期苏维埃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丘吉尔曾经说‘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不然,老一辈领导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苏联学习取经呢?”

唐华点起一支烟,说:“苏联的成功使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主义国家与日俱增,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世界流行起来,最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陈营,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针锋相对。可是物极必反,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内,社会主义陈营迅速坍塌,如今连原版正宗的苏联都解体了,余下的几个盗版的还能维持几时?我真为我们的国家前途担忧啊!”

王佐说:“我却不这么悲观,前俄罗斯不是侵占了我们的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的大片领土吗!还有西北的大片领土也割让给了俄罗斯,我们正好趁苏联解体,俄罗斯局势不稳出军收回这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多好?”

唐华丢掉烟头,喝一口茶,说:“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俄罗斯还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力量,我们能不能收回很难说。再说了,这些领土是清王朝签了合同的,我们出军首先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就算当时清王朝割让领土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但造成了事实,还真是没办法收回,除非是我们国家强大到唐汉时期,那还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一片倒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一部份人的思想处于不稳定之中,还有一批人也希望通过和平政变去夺取政权,走东欧之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去收回领土呢?!所以一个字,稳,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国家稳定了,那些想走东欧之路的人才找不到兴风作浪的机会了。”

王佐也喝了一口茶,说:“你说得对,我看问题太简单了。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千万不能乱呀!不然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成果就毁于一旦了。”

唐华又燃起一根烟,吐出一口烟雾,说:“这正是我担心的,我们国家乱不起呀!一百多年以来,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国家乱了,真是不堪设想啊!但愿我们的祖国一定要稳定呀!稳中求胜,稳中前进,然后才能强大,才能重振中华啊!”

王佐接腔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的就是社会主义教育,公有制如何优越、计划经济如何合理,然而真的走上社会,却发现并非那么理想,现实与教育相距太远了,就拿你我来说吧,唉!”

唐华喝一口茶,长叹一声,说:“是啊!受了十多年教育了,从小教育我们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可是我们怎么做贡献,我们在厂里只是受排挤的对象,这说明国营企业是有问题的。就说我们厂吧,高层为了政绩,为了升官,因为国企是政企一体的,政绩上去了,就有可能调去做父母官。”

王佐接着说:“中层或有实权的人能捞权的就捞权,能捞钱的就捞钱,像你这样一个科班出身的人竟然没有用武之地,可叹可惜呀!”

唐华摆了一下手,说:“无所谓,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守时待命,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不管这个糊糊口的地方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千万不要泄气。虽然我说不准将来我们会怎么样,但我相信,总有转机的,讨饭的也会碰到摆酒席的,吃上一餐好饭,人一辈子不可能没有那么一二次运气或转机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浪费时间,业余尽量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上班尽量想办法接触一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事情,当出现转机的时候,才能抓得住,不然有机会也白白浪费了,一生就真的完蛋了。”

王佐频频点头,说:“兄弟,你说的对,毕业二年了,我的专业知识全部还给老师了,从现在开始,我要把那些船校教材全部翻出来,系统地复习复习,毕竟现在人在工厂,理论实际都看得到,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唐华笑了,喝了一口茶,说:“对,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我发现你经常在厂外,有时二三天,兄弟呀!我理解你,在没有前程和未来的情况下,我知道你苦闷,你痛苦,你迷茫,你无聊,我何尝不是这样呢?可是,再怎么样,也不能游戏人生,不能玩世不恭呀!你那是放纵自己,是在逃避现实,每次在厂外鬼混回来你还不是更加痛苦!”

唐华这句话说到王佐心里面去了。是的,王佐每次在厂外瞎混之后,回到厂里痛苦不已,内心强烈自责自己的不肖行为。可是,在全厂人员指指点点的日子里,在苦闷迷茫无聊的日子里,更没有前程和未来,王佐又控制不住自己,往往又去厂外混上一二天,暂时忘却了痛苦,何况在张家湾有一个对他情意绵绵的张子含呢。

王佐端起一杯茶,深情地说:“兄弟,还是你对我好呀!你能这样不顾我的颜面指出我的一些没做好的地方,你是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呀!来,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

就在那一天,北京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百感交集,苦苦思索:难道一生坚持的真理都是错的,难道一辈子心血浇灌的事业注定要失败。他仰望星空,思而又思,想而又想,忽有所得,掀然而笑。不久,他将南下,重新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走进了又一个春天。

二十多年后,事业有成的王佐坐在抬头见海的书房里,回忆这段历史,忽然想起一个笑话,不仅泯嘴而笑。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

多少年来,人们在激烈地争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葬送说”,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和平演变说”,认为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有“斯大林模式说”,认为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 ,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等等。诸如此类,不下十几种。王佐心想,还是老祖宗总结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此而已。

当王佐沉浸在往事中的时候,他的刚上初中的女儿,正在大声背诵老师布置的作业: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