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上面三个方子,以“茵陈蒿汤”最为常用和多用,现在的注射剂“茵栀黄”其实就是这个药。有的没用大黄,而是多了黄芩与金银花,这是重大的改变,因为这样的改变多了清热的成份,却少了泻结的成份。大黄是有“推陈致新”的功效,如果有结积,不用大黄是无力的。当然,根据病情,不用大黄而用黄芩是正常的加减,但如果按照“黄疸”则用“茵栀黄”的对应,那绝对是错误的。

实在地说,我个人并没有这三个方子的用药经验,只是谈一些理解和学习体会。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这一条比较典型,身黄如橘子色是说黄而明亮,是指阳黄,是指湿热。这条是在阳明病篇中,阳明病是热实证,所以很多条都是说“热”,栀子则正用来清热,大黄去实。栀子轻灵,所以有人也说“轻可去实”。这一条是说湿热在里。

而“麻黄连轺赤子豆汤”证则是“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但却是从表而解。如何理解呢?我的理解是,瘀热在里,并不是说邪就在里,反倒是表邪不解,气机不通而导致阳明之热在里郁闭。这与“茵陈蒿汤”完全不同,一个是里有结实,一个是外邪闭表。麻黄连轺赤子豆汤中用潦水煎药,这在前面提到的三仁汤已经见到。潦水据说是雨水,现在可能少有人会去使用了。为什么用潦水,我也不太明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