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0-06 21:06:43
第三,公卿与共伯和共摄政事。
《吕氏春秋•开春》:
“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海内诸侯都前来交结,惟恐来晚了)。周厉之难,天子旷绝(天子空位),而天下皆来谓(请)矣。”
清•孙锵鸣说:
“谓诸侯皆请共伯为天子也。”(《〈吕氏春秋〉高注补正》
韦昭《国语注》:
“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问王政。”
(到了厉王时,他的心性暴虐,百姓们忍受不了,把他赶到彘地,诸侯离开了自己的国圭,参与王朝的政事。)
最重要的一条资料,是《楚辞•天问》: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这两句话,多不得其解,因而猜测之词纷纭芜杂,千奇百怪,难使人信服。清末人马其昶说:
“案(按)《史记》: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竹书纪年》:‘共伯干王位’。沈约注云:‘大旱既久,庐舍俱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崇。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静),共和遂归国。’……《史记》不言共伯和,特所记详略有异,其为诸侯共治则一也。故曰‘中央共牧’。”
(马其昶:《屈赋微》,《集虚草堂丛书》本)
这是说:“中央共牧”,是指厉王逃到彘地后,周公、召公,共伯和等人共同摄理国家政务。牧,原义是牧牛羊之人,代指统治者。《史记》提周、召二公而不提共伯和,只是把他省略了。其实《史记》和《竹书纪年》等书的记载并无矛盾,说的都是诸侯共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