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3节

热门小说推荐

由于国际能源紧张、油价高居不下、外债负担太重,国内又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传统不重视教育(这是巴西多年来的痼疾,青少年特别是贫苦家庭孩子的失学率很高)和通货膨胀,巴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步履蹒跚,陷入明显的滞胀。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巴西经济一步步走向危机的顶点,通货膨胀率达到骇人的2948%,内外债超过2000亿美元规模,经济持续负增长,贫富两极分化惊人(巴西的社会基尼系数最高记录为0.6,军政权末期创造;90年代10%的富有家庭占据了90%的社会财富,个人所得税实际处于逆累进的反常状态),地下经济猖獗、偷税漏税严重,政府财政赤字惊人(60%靠公债支持,常年赤字高达GDP的8—12%),贪污腐败盛行(疯狂到一届州长可以平均捞取黑金1亿美元,背景则对应的是完备的巴西法律根本无人执行)。

直到2002年,人称“巴西卡斯特罗”的总统卢拉上台执政,巴西经济才逐步走出困境,向光荣和梦想迈进。

日期:2010-08-19 14:00:13

巴西劳工党领袖,工人出身的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不仅是巴西著名的反军事独裁斗士、工人领袖和“穷人的代言人”,而且被实践证明是一位成功的社会改造者和国际政治活动家。

他学习英国工党的“中间路线”,抛弃左翼劳工政党传统的激进主张,以务实的态度来推动本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卢拉政府改变此前历届民选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针对制约巴西社会进步的主要病灶推动以发展和公正为核心的新建设模式,在国际社会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普遍质疑中将巴西带入了“静悄悄的崛起”。

对内卢拉政府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同时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大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治安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对外则积极巩固南方共同市场,成立南美洲国家联盟(即2004年经巴西倡议南美9国成立的“南美国家共同体”),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坚决捍卫巴西的利益。他和其他南美政治家的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南美一体化,削弱了美国对南美洲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同时卢拉政府还积极加强了和俄罗斯、中国及印度等大国的经贸关系。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动的新一轮世界经济景气,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传统农产品和矿产大国巴西从中受益非浅,巴西又发现并开发了特大规模的优质近海油田,因而经济慢慢走上了“以农养工,以工保农”的良性轨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巴西政府以缩小贫富差距为执政重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府补贴中下阶层的收入,坚决而积极地创造就业机会。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巴西因就业增长稳定强劲和政府积极的救援穷人行动,2003年至2005年,巴西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19%,是全球最成功的消灭贫穷的国家典范。卢拉也因此赢得了巴西普通国民的广泛支持而连任总统。

日期:2010-08-19 15:02:58

卢拉政府并非只照顾穷人而忽视本国资本界的利益,政府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民间企业发展,对本土的跨国公司和骨干实业也全力以赴地扶持。巴西政府既重视有利于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坚决鼓励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航空、钢铁、石化工业和金融服务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巴西的Gerdau钢铁公司、淡水河谷公司、巴西石油公司、Norberto Odebrecht土木工程公司、Marcopolo客车制造公司、巴西银行在世界上都声名卓著。

巴西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国家投资促进军事工业发展,并实施政府推动的“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计划”。在民间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巴西以生物技术和农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已臻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和微电子技术也奋起直追。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巴西的航空工业和核电工业也进步飞速,巴西的民用飞机制造技术世界公认仅次于美国波音公司和法国的空客公司。相比某些新兴国家“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而可笑地沦为世界的打工仔时,巴西才真正摘掉了落后技术国的帽子,摆脱了拉美病的纠缠,以崭新的风貌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社会治理方面,卢拉政府也竭尽全力,虽然效果并不完美且任重道远。

2006年5月巴西联邦丨警丨察摧毁了“吸血虫机制”,将卫生部高官及90多名国会议员涉嫌勾结不法商人,合伙偷窃国家医疗经费的大窝案公布天下,一网打尽上百号社会硕鼠。同年10月,卢拉最重要的政治伙伴,劳工党中央党部主席兼卢拉竞选团总指挥贝佐尼因丑闻公开辞职。西方观察家认为巴西政府的官僚化、执政欠透明、官员腐败等问题虽然因经济、文化、制度因素需要长期治理,但事情的有利变化已经成为巴西经济快速成长的根本利好。

虽然目前巴西经济的综合世界排名还没有进入前十,但多数经济学家和国际投资者都视巴西是一个前景明媚、安全可靠的新兴国家和投资乐土,可能在金砖四国(BRICS)中含金量最高。

日期:2010-08-19 15:49:11

纵观巴西经济成长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支持巴西发展的隐秘脉络。

1)农业基础扎实。

这个国家农业自然条件和人口条件都相当理想,不会因农业扯后腿而影响经济进步,反而可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剩余支持。

巴西即使在黑暗的军政权统治时期,农业生产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即使城市贫民窟里的社会最低层也不至于饥寒交迫。

2)历届政府重视积累和投资。

无论是执行“进口替代战略”还是实施“新自由主义“或“中间路线”,也不管是军政府的野蛮积累还是民选政府的温和激励,巴西人都注重储蓄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性。

引进的外资巴西也主要用于推动生产发展、技术升级,消费或浪费的比例不高。

这一点上桑巴国民和“阿根廷牛仔”的风格截然不同。

3)巴西人热情、扎实又坚定的民族性格。

巴西社会的剩余资本和外来投资,传统主要投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实体经济,不崇尚投机和搞华而不实的金融游戏。

巴西人智力资源的天赋和资质未必很高,现代教育水平也谈不上多好,但行动的持续性和坚定性都帮助了他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无论是军人用铁腕来搞经济,还是卢拉的新社会改革,巴西人都展现出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决。这大概也是巴西在航空、生物、制药、核电等高科技领域步履维艰但终成大器的重要原因;拿最近几年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和中国钢协就矿石价格谈判的事例看,中国人也应该充分领略了巴西人的这种强硬而坚定的风格。

日期:2010-08-19 15:57:19

4)巴西有特色的工业化路线。

巴西人一开始就断定只有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本国才能出人头地。从20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坚持不懈地向这个方向努力,一个一个工业门类经几代人奋斗都建立起来了。

巴西历届政府的思路和纲领虽然不同,但工业化的目标从不改变,也没有忽而国有、忽而私有的大折腾。不同时期的前卫产业或国家扶持民族大资本经营,或联合国际资本引进,或国家投资然后交接给民间。在这种稳健的产业孵化和发展模式下巴西逐渐实现了工业部类的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5)巴西的城市工业化战略。

巴西人口规模适中、国土广袤、耕地充沛、资源齐备,使本国有条件搞规模种植业和畜牧业,而将大量的人口转移到城镇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这是巴西的一个很大的优势,至今巴西都是后发国家中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领先的新加坡、以色列、黎巴嫩等其他小国情况不同)。虽然巴西城市里的贫富分化极其严重,治安也不理想,但是因城市化巴西国民的平均素质在非发达国家中是相对比较优质的。这点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非常关键。

6)国家稳定又资源富庶。

这是巴西吸引西方投资的核心原因,巴西的市场也因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而足够大。这点上一般国家没法和巴西媲美。就连亚洲的日本、台湾和新加坡人都认为巴西是理想的投资创业之国。

桑巴经济确实有独到迷人的一面!哥强烈建议前进中的中国人目前阶段在某些方面以桑巴军团为榜样,而不要好高骛远地只盯着美国或日本的足迹,咱和这两位的家境暂时根本没得比!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