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家朱光潜说“中国人是一个最讲实际、最从世俗考虑问题的民族,他们不大进行抽象的思辨,也不想费力解决那些和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明显的直接关系的终极问题。儒家文化不关心宇宙本质和人性本质,对形而上的世界没有热情。”
虽然孔丘是一个不成功的竞底者,但他创建的儒教,却成为中国统治者最有效的竞底教科书。
梁漱冥说:“儒家理论的特色是,它既不是社会本位,也不是个人本位,而是伦理本位、关系本位。”
什么伦理、关系的本位呢?梁漱冥没有深究,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当然是竞底与被竞底的伦理;竞底与被竞底的关系。
儒家思想是最经典、最系统的竞底理论,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父、夫是竞底者,而臣、子、妻则是被竞底者。为了竞底,所以必须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有“君”的样子(权威、角色、道、责任),“臣”有“臣”的样子,直白地说,就是竞底者应该有竞底者的样子,被竞底者应该有被竞底者的样子。
因此,中国社会由竞底者和被竞底者两大集团组成,只有极少数像陶渊明那样家有余粮,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游移在这两大集团之外。
因此,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单向一元社会,即竞底者对被竞底者竞底,不利于竞底的思想,都将被禁锢,至少被边缘化(如宗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