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这个词在《尚书》、《左传》、《孟子》等文献中都出现过,比如《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中记载:楚国和晋国在绕角打仗,晋军打不过人家,准备逃走,从楚国叛逃到晋国的析公给晋军出了个馊主意,说楚军比较浮躁,容易受惊,如果在夜里同时敲打许多面大鼓并全军进攻,楚军一定会逃走。这个主意虽然比较馊,但还真管用,楚军果然被鼓声吓崩溃了。晋军乘胜追击,一路把依附楚国的蔡国、沈国、申国、息国都给收拾了,于是,“楚失华夏”。
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楚国人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成员,《左传》是不是有蓄意制造“一中一楚”、妄图分裂祖国的嫌疑啊?可不敢乱扣帽子,在那时候,华夏所包含的范围还比较小,主要指中原地区。
《左传 定公十年》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唐代孔颖达疏曰:“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汉代孔安国在《尚书正义》注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古代中国人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礼仪完备或疆界广阔为夏,这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解释。
但是,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解释,提出了其他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说法一:“华夏”是民族的名称,因华山和夏水而得名,后来夏水改为汉水,”华夏”族也变成了汉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