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举例来说,我们做个假设,2000年前农业社会,假设一天的粮食生产+兵器生产可以支持一个士兵十天的战斗(仅仅是假设而已),这是一个恒定关系,是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到的隐含前提。
只有在这个恒定关系之下,才可以根据孙子兵法说:10万人超过一月的战斗,就可以称为“兵久”,10万人超过一年的战斗,则判定为“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当然,还要排除战场缴获等意外获得)。
孙子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这个“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例如1、某些国家的单位时间经济生产能力多一点;2、意外的战场缴获(例如曹操偷袭袁绍的粮仓);3、粮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时间(例如孔明的木牛流马);4、士兵的士气和斗志(例如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
这些因素,都对“久”这个时间概念,产生着决定性影响。所以,他的兵书,并不对多久才算“兵久”做出说明,而只是笼统的说,“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后世的将军,如果纸上谈兵,对这个“久”的判断出错,就会陷进误区而导致失败。
那么,美国是不是已经“兵久”了呢?我觉得不是,远远没到“兵久”的程度。
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对精确计算是有着天生的敏感的。美国国防部,对于多大的经济能力支持多大规模的士兵进行多大规模的战争,一定有明确的公式和结论的。同样的,解放军单兵消耗在总后勤部也一定有公式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