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的看法基本公道,但他低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诸葛亮的战略策划能力绝对是一流的,蜀汉东边无法兴兵,正北是秦岭天险,魏军重兵布防;诸葛亮能够在魏军监视封锁下两次成功杀出秦岭雄关(一次为出散关、一次为出斜谷北口,西北隐秘出祈山相对容易),他的继任者就很难做到这点,其得意门生姜维也只有在延熙二十年,司马氏全力对付淮南造反的诸葛诞时,才成功率领数万大军趁虚出骆谷袭击秦川(“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以当年蜀军的实力(魏国一个关中集团军规模就比诸葛亮北伐军全军为盛)、蜀将的勇武、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漫长而难以保障的后勤补给,诸葛亮六次出兵多次略占上风。建兴三年征南中,虽然对手是技术落后、组织松散的南蛮诸部,但由春及秋、扫荡云贵高原,而且能让倔强的蛮人心悦诚服。取得这些成就,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恐怕是做不到如此出色的。北伐中若干战术上的失误不能完全归咎于孔明,蜀汉综合实力如此,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全才将领几乎没有。至于诸葛亮的学问、人品、治国能力那就更是没的说了。
日期:2009-10-12 21:47:07
后世偶尔有人质疑诸葛亮当年的战略,甚至个别现代人非议孔明多次劳师无功、削弱蜀汉实力,不如当初闭关自守更高明,这些人实在是不明白当初的情势。蜀汉土地肥沃、工商发达、地势险要,貌似可以关起门来搞经济、内政,鼓励生产、繁衍人口,以图富国强兵,坐待时机。但是实际上抛开地盘小、发展空间狭窄的缺陷,蜀汉控制的西南地区是个军事上的死地;西方、南方为绝境,东边是三峡,北方是秦岭,对手难于攻入、但自己也很难出去,强势的敌人可以从容困死你、消灭你。历史上各个西南割据政权、张献忠、石达开都很难逃脱这个规律;毛泽东明白这点,坚持红军北上,而南下的张国焘部就不懂;抗日战争国民政府能够在重庆坚持,那是因为西北没被日军控制,滇缅线、驼峰空中补给支持,而且后期日本实力不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越战越勇。刘备、诸葛亮这样的高手都明白,所以丢了荆州刘备一定要想办法夺回;诸葛丞相豁出生命也要北伐争凉州、雍州。其次当年蜀国人口密度虽可观,但素质层次不齐,从基层看蜀地土著相对懦弱、贪图安逸,不是优秀的士兵;从高端看一流的人才更不如魏、吴两家层出不穷。刘备早年搜罗的各地人才不用就不断自然损耗,外来集团和益州士族还有矛盾;帝国君主也不是理想的人选。这些因素堆积在一起,逼迫诸葛亮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尽量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战争资源,以免对不起刘备当年的恩遇。可惜这些话诸葛亮不能对任何人明说,害怕影响士气、打击信心,只能艺术表达。按照《汉晋春秋》的说法,诸葛亮有次上言刘禅说:“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陛下不如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成,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孔明对时局的看法,也反映了当时蜀汉主张偏安、反对北伐的人就不少,不唯后来人短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