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已经决定主张相对起点,就不用再纠缠“存在”和“有”的绝对意义了,只需考虑“存在”的相对意义。
但是,“相对”本身并不是最单纯概念,相对的前提是两个或至少两个相对者以及它们之间构成的“关系”,相对者是不同的东西,互相之间是有差别的,相对者之间首先是互为差别者,相对者之间的相对关系首先是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因此“相对”只是一种差别形式。
日期:2010-06-16 10:56
1.4.4基本假设
既然我们可以认为有和无是两个差别者,有和无的相对只是差别者之间的差别的具体形式,那么,“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比“有和无之间的相对”更为抽象和一般的范畴。于是,不妨将起点设定于此,用“差别者与差别者之间的差别”作为逻辑的起点,作为从前一世界继承来的“先天本体”,假定,我们世界的一切都是从这个起点出发,进而演化、发育、积累形成的,当然,我们世界中的逻辑和规律也都是从这个最基础的原则和事实出发演化、发育、积累形成的。
“差别者与差别者之间的差别”是“逻辑起源”命题的基本假设。
--------------------------------------------------------------------------------
参见商务印书馆《古训汇簒》第2317页、第2257页
参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第900页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第270页. 刘嵘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节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节
引自黑格尔《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第86、87、88节
日期:2010-06-20 16:00
第二章 差别与差别者
设定:
世界是由起点处的差别者和这些差别者之间的差别逐步发展、积累形成的。
那么:
反过来说,作为开端的、起点的原始差别和差别者就应当是最单纯、最小的差别与差别者。
于是,对起点的追朔就成了对差别和差别者极限的追朔。
2.1 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
2.1.1 克劳修斯追溯
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理表述为孤立体系中的热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从广义的角度,这里把“熵”理解为负方向的差别,因为具体的差别都具有差别形式,熵增加还可以理解为差别形式的减少,系统趋向于均匀化。如果一个孤立系统中的差别和差别形式不断地趋向于减少,当熵增加达到极致时,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能用推演的方法窥探这个过程和结果吗?不妨一试。
可把这个推演过程称之为“克劳修斯追溯”。
2.1.2把差别形式减少到极致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五彩斑斓,气象万千,根据我们的基本假定,都可以看作是差别者不同层次的组合形式。差别者的组合形式也就是一种差别形式,任何具体的差别者都具有自己的差别形式,与其他差别者以一定的差别形式处于差别之中。
沿着热力学第二定理的思路,如果单方向地不断减少差别形式,这个过程首先是解构差别者之间时空分布的差别形式,接着是解构差别者自身,就如同先是把物质分布的差别形式消除,使其达到无限均匀,再把所有凝聚态的物质都无限分拆、解构一样。
差别形式自己也是一种差别者,解构差别者的同时也就是解构差别形式。这两种解构过程都导致差别者种类的减少。
当减少到只有一种差别形式时,差别者的种类也只剩下一种了。因为差别形式自己也是差别者,在只有一种差别形式的条件下,差别形式就是差别本身,这时的差别形式和差别者已经重叠在了一起,成为了相互无差别的东西,差别和差别者直接同一了。
我们的推演过程以差别者不断被解构、差别形式不断被减少为代价,使得差别者的种类不断减少,最终减少到了“1”。但是,只有作为组合物的差别者才能被约减,没有自己差别形式的差别者不会被约减,换言之,没有结构的差别者不可能再次被解构。所以,差别者的数量并不以相同的速率同步减少,反而向相反方向增加。照理,不能再被解构的“基本”差别者都应被保留下来。
假定:
1、基本的差别者其数量为无穷多个。
2、差别者的层次是有限的。
根据这个假定,当达到差别者层次极限,所有的组合者都被解构之后,当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解构的工作可做时,我们会得到的是这样一个集合:
无限多个“差别者”;
一种差别形式。
显然:
1、唯一的一种差别形式就不是差别形式,就是无形式,差别和差别形式就直接等同。也就是说,这时,1 = 0 。
2、差别者之间无差别就不是差别者,无限多的差别者就会直接融合在一起成为唯一的一个。或者说 ∞ = 1 ,并且 1 = 0 。
因此,这些无限多个的“差别者”已经失去了继续作为差别者的条件,互相之间没有了差别,所有的“差别者”就应当相互融合和湮灭,这世界进入了无法分辨的寂灭状态。
2.1.3 对离开极致点之后状态的一组定义
如若所有的“差别者”已经不再具有原先作为差别者的差别形式,差别形式达到了0,“差别者”互相都达到了直接等同,那么,这世界上也就只剩下唯一的“差别者”了,唯一的“差别者”就不是差别者,以差别者为基本要素的世界就走到了极致,趋近于消失了。即便是可以假定差别者的层次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无限可分的,但是终究也将达到继续细分下去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的程度,也成了我们无法分析和理解的另一个世界。
如果差别形式的消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即将走到尽头的那一瞬间之前,也就是说,只要从那个“极致点”向后退离一小步,差别和差别者的概念就还有意义,还是可以分析的。
定义2.1.3 — a:
当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形式无限减少,达到无限接近于0又不等于0的极限状态时,把这时的差别者定义为“纯粹差别者”。
定义2.1.3 — b:
把这时纯粹差别者互相之间的差别形式定义为“纯粹差别”或“纯粹差别形式”。
这时,纯粹差别形式本身将要成为直接的差别者,成为相对于纯粹差别者才有意义的另一种纯粹的差别者,因而,两者是同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一旦有一方达到了0,另一方就同时失去了意义;而且,纯粹差别者和纯粹差别形式又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仅仅是因为对方的属性没有完全消失,自己才没有消失。所以,
定义2.1.3 — c:
纯粹差别者和纯粹差别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定义为“纯粹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离开极致点的极限位置,纯粹差别者、纯粹差别、纯粹对立统一关系这三者重叠、蜷缩在一起。
可以这样来推测上述情景:
有两层意义
1、每一个差别者都已经被解构到几乎无法再进一步解构的程度,每个差别者仅剩余纯粹的差别形式,已经成为纯粹差别者;
定义2.1.3 — e:
把仅剩纯粹差别形式的纯粹差别者定义为“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