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2、所有元子之间的差别已经消除到仅剩纯粹差别的程度,所以,从这种角度看,所有元子共同组成的系统或集合,与单一元子的形式几乎相同,也是一个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的纯粹对立统一体。所以,元子是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的对立统一体。

日期:2010-06-21 08:45

2.1.4 “无限维”猜想

所有的元子以唯一的一种关系组成一个集合体,该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首先,某一个元子持唯一的一种差别形式与所有的其他元子发生关系,就意味着,与所有其他的、每一个元子的关系都是相同的;

如果,某一个元子和另一个元子“相邻”,那么,自己的“边缘”和另一个元子的“边缘”就应相接触,但是,由于元子自身所具有的差别形式已经是纯粹差别形式,也就是除了差别之外再也没有了任何具体的差别形式,自己已经没有了边缘,就只能和那个元子的“整体”全部、直接接触在一起,重合在一起。然而,由于元子仍具有纯粹意义上的差别,所以,这种重合并不导致“融合”,两者仍是区别着的。尽管两者可能无限接近,但是,至少需要保持无限短的“距离”。这种既无限接近又保持距离的状态,就是纯粹对立统一状态。

由于每个元子都具有纯粹的差别,都作为纯粹的差别者,一个元子对某一个其他元子的这种关系同时也就是对所有其他元子的关系,每一个元子都和所有的元子处于既无限接近又保持“距离”的纯粹对立统一关系中。每个元子和所有元子都直接“相邻”,都完全“重合”,都“全方位重合”。

这种情景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在我们意义的“方位感”下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立方体只有六个面,每一个面只能和另一立方体的其中一个面直接相邻。而元子没有了具体的差别形式,就只具有无限少的维度,无限少维度的元子可以和无限多的元子同时直接相邻。但是,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元子来说,于一个对象元子的相邻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自己需要拥有无限多个维度才能和无限多个元子同时直接相邻。好在,当差别形式趋近于0的时候,无限多和无限少也已经没有了区别,无限维度的联系并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这无限多的元子各自本身没有具体的差别形式,并且都以唯一的一种联系方式联系在一起,那么,每一个元子都全方位地和其他每一个元子均等地接触和相邻,甚至重合。也只有这样,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没有外在边界的世界。

定义2.1.4 :

把所有元子之间,每一个元子之间的直接联系的关系定义为“普遍联系”。

完美的无限维结构将是一个只有一个元子的绝对世界,是把所有元子用绝对均衡的关系统一在一起,只显示为唯一元子的极端状态,当然,这种显示也只能是没有对象的“显示”,因为,唯一元子,没有对象的元子意味着一个寂灭的世界。这时的世界中 “一”和“多”的区别将要消失,两者将直接统一。换言之,一个元子就是所有的元子,所有元子就是一个元子。

但是,在无限个元子构成的无限维结构中,只要有一个元子不能与所有元子保持绝对均等的关系,无限维中只要还有一个维度具有不同于其他维度的差别,整个世界就仍将是差别着的世界,元子之间就不会达到融为一体的理想状态,世界就不会是寂灭的。

2.1.5 难以实现的均衡

我们的推演是从熵相对较小的现实世界开始,逐渐减少差别,使差别趋向于无穷小,使熵趋向于无穷大。尽管我们可以想象差别达到0时的情景,但是事实上,减少差别过程不可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将是一个充满反复和坎坷的艰难旅程,甚至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终点的旅行,因此,这里想象的世界图景不可能是绝对寂灭的。

1、当差别形式无限减少,将要接近于0时,趋向于无穷小的差别造成了差别者之间趋向于无限的均匀,然而,接近无限的均匀和平衡造成了对于差别的无限敏感,相对于极度均匀的局面来说,任何残留的差别都是无限大、无限强烈的差别。这就产生了一个冲突:差别趋向于无穷小造成了差别者之间趋向于无限的均匀;无限均匀的局面又使得无穷小的差别变成了相对来说无限大的差别。

2、由于已经接近了无限维的联系,任何一个元子的单独动作都将是全体元子的共同动作,“残存的差别”是直接针对所有差别者的差别,所有的差别者以及差别者之间的关系都受到了这个残存的、近乎于0的极限状态差别的影响,所有差别者和差别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重新调整。显然,无限数目的调整产生的反应也是无比庞大和剧烈的。

3、“无比庞大和剧烈的重新调整”意味着新的差别形式将产生出来,差别形式可能突然出现了一个相反的增加趋势和过程。直到这个趋势终结,再次进入熵增加、差别减少的另一个周期。

也就是说,在一个熵增加的缓慢过程中,熵减少可能会突然发生,我们的世界处在这相反两个过程的不断往复交替的循环之中。

突然发生的熵减少就是一次“大爆炸”。

日期:2010-06-22 09:04

1.4.4基本假设

既然我们可以认为有和无是两个差别者,有和无的相对只是差别者之间的差别的具体形式,那么,“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比“有和无之间的相对”更为抽象和一般的范畴。于是,不妨将起点设定于此,用“差别者与差别者之间的差别”作为逻辑的起点,作为从前一世界继承来的“先天本体”,假定,我们世界的一切都是从这个起点出发,进而演化、发育、积累形成的,当然,我们世界中的逻辑和规律也都是从这个最基础的原则和事实出发演化、发育、积累形成的。

“差别者与差别者之间的差别”是“逻辑起源”命题的基本假设。

日期:2010-06-22 13:05

第二章 差别与差别者

设定:

世界是由起点处的差别者和这些差别者之间的差别逐步发展、积累形成的。

那么:

反过来说,作为开端的、起点的原始差别和差别者就应当是最单纯、最小的差别与差别者。

于是,对起点的追朔就成了对差别和差别者极限的追朔。

2.1 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

2.1.1 克劳修斯追溯

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理表述为孤立体系中的热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从广义的角度,这里把“熵”理解为负方向的差别,因为具体的差别都具有差别形式,熵增加还可以理解为差别形式的减少,系统趋向于均匀化。如果一个孤立系统中的差别和差别形式不断地趋向于减少,当熵增加达到极致时,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能用推演的方法窥探这个过程和结果吗?不妨一试。

可把这个推演过程称之为“克劳修斯追溯”。

2.1.2把差别形式减少到极致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五彩斑斓,气象万千,根据我们的基本假定,都可以看作是差别者不同层次的组合形式。差别者的组合形式也就是一种差别形式,任何具体的差别者都具有自己的差别形式,与其他差别者以一定的差别形式处于差别之中。

沿着热力学第二定理的思路,如果单方向地不断减少差别形式,这个过程首先是解构差别者之间时空分布的差别形式,接着是解构差别者自身,就如同先是把物质分布的差别形式消除,使其达到无限均匀,再把所有凝聚态的物质都无限分拆、解构一样。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