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02 00:48:46
琴高笑他象母鸡下蛋的啼叫,不是尼采说的痛苦使然,而是自鸣得意。讽刺说诗与形而上学,政治并列而三,都是哄人的顽意儿。陶诗人反击琴高是酸葡萄心理,因为自己不会写。琴高叹诗道之穷,伤已生之晚,自己没有适逢唐宋,不能写诗并不羞愧,譬若败军之将,非战之罪,归咎于天。然后挑衅,说这个时代绞尽脑汁憋一句诗还不如去打一个小时的短工,好歹可以挣包纸烟钱。进行推论文学无甚大用,比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得何等精彩,但是干不过官军还是干不过官军。陶诗人严肃地反问,诗歌固然难以挣钱,天下不挣钱的事就少了?听音乐郊野散步能够挣?思念亲人和朋友聚能挣钱?进教堂做义工能挣钱?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精神需求,而文学恰恰就能够满足这种比物质更高的需求。假如要以金钱来衡量诗歌的价值,就像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那是舍本逐末。琴高无言以对。他们谈到小说,陶诗人言论更加汪洋恣肆,批评现在的小说家缺乏想象力,沉淀不够,技巧贫乏,不懂得使用隐喻(Metaphor),为了回避许多政治的地雷,思想又吞吞吐吐。有时候为了掩饰这些缺陷,象说谎的人只得撒更多的谎,又故作高深而让语言发酵、溃疡和腐烂,刻意的堂皇叙事反而暴露天生的农民情结、猥琐心理,扭曲、病态的人物和做作的家族史,不一而足。琴高似懂非懂,只好把问题具体化,谈到网络写作,有些网络写手一天一万字,陶诗人讥笑写字不是耍流氓,一天写得多不算本事,而应该视作不自尊的表现。作品如果以点击来衡量,人也被异化为计数器,真正的经典作品是曲高和寡。谈到时下的美女作家,陶诗人评论为:颜良而文丑。谈到民族性,陶诗人认为这跟中医和武术一样,是在编故事,造神来哄骗自己和别人。总而言之,陶诗人认为目前文学已经堕落,带给人们的八卦新闻比艺术享受多,已经很难再被当做一个值得尊敬的艺术行业了。琴高联想到这次网络征文大赛,深有体会,连声称是。只是困惑,哲学家以理性为信仰,诗人以激情为生命,陶诗人何以身兼理性与激情,类似传奇小说中的魔武双修?感觉陶诗人并非完全正确,但正如陶诗人所谓的“片面的尖锐”,“因为错误,所以生动”,受益非浅,钦佩不尽,连故意抬杠的资格都没有。可惜他不是组委会主任,否则现在便可私相授受,将这次大赛头奖发出,又想以陶诗人的水平和眼光,应该来做终审评委。
日期:2011-04-05 14:57:03
琴高恭维陶诗人见识不凡,目光锐利,陶诗人的思想中没有谦虚这词,说现在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因为时常要将珍珠从垃圾堆中打捞出来,所以炼就一双金睛火眼。琴高请他推荐几本好书读读。陶诗人推荐《约翰*克利斯朵夫》。认为写得超级好,翻译也跟得上,珠联璧合。随便发了几句关于翻译的见解,认为看外国小说,译本很重要,就象吃一道当地名菜一定要注意在哪家馆子吃的一样。翻译靠的是译者的文化修养,而不是靠查字典,基本上,现在看到的外国小说翻译,最多只是一场陡有过程的性交,绝少有那种水乳交融的爱情。他问了琴高的英语水平,建议琴高最好去看原作。琴高叶公好龙,十年前也许可能做这种文艺青年的雅事,远涉重洋寻找“爱情”,含混地说大学时候看过傅雷的译本,陶诗人诚恳地劝他有时间不妨再读,尤其是其中《节场》一节,值得玩味再三。近代的外国小说,陶诗人极力推荐《耻》,说那是诺贝尔文学奖近年最好看的小说,琴高爱国,问陶诗人能否开个本土作家的书单,陶诗人沉默半晌,坦承这是强人所难,如挟泰山以超北海经,他无能为力,幽默地说,这本是中国小说家的羞耻,现在却变成他的难堪,如果琴高非要逼他,他最多推荐《五灯会元》。琴高假公济私地请教小说创作的诀窍,他这个初评评委,要甄别好几百篇小说。陶诗人以诗人的标准进行普教,说首先是文字的基本功,文字要出色,要感性,象女人要性感一样,好的文字要象漂亮女人一样,第一眼就抓得住人。小说创作不外两件事,写什么和怎么写,他比较倾向于后者。就象善于打扮的女人,总要顺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