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06 04:14:38
说到小说中的故事,陶诗人认为现代性的作家不应该再在讲故事上过分纠缠,作家讲故事的魔术已经被网络终结,再怎么编,也编造不出一个贪官拥有一百多个情妇,而且运用MBA管理这样的离奇情节,所以作家应该转向努力揭示人为什么这样生活。同样,这也是诗人的任务。琴高问他写作是否需要灵感,或者说灵感是否存在,陶诗人说灵感当然存在,但比水里捉鳗更难,滑不溜手,又象是一个身上涂了油的角力者,一般人根本抓不住。他们也谈到这次网络征文大赛,关于论坛热火冲天的骂战,陶诗人大笑,说不足为奇,这是文人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就如阿Q那种祖先阔过一样。陶诗人从春秋儒墨相攻开始,盐铁论,两汉经学,牛李互斗,熙宁新旧,鹅湖会,佛道之争,国学西学,一直例举到现在的粉丝之争,明清之争,中西医之争,中日之争,证明这种砖战一直存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琴高钦佩得五体投体。陶诗人继续发挥,说这种砖战实是文明的标志,时代的进步。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文斗不要武斗,网上骂战总比现实的斗殴好,如同外交抗议比战争危害小一样。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能学孟子,来不来就把反对派的言论称为洪水猛兽。陶诗人甚至坦承,他看着论坛热闹,有一些话题甚至挠到了他的痒处,也看不惯雾样的忧伤,象这样浅薄虚浮的女子,尤其还要到文学圈子里来张扬,若不是自矜身份,好几次忍不住想下场玩玩。这话若是以前,琴高肯定看成吹嘘,但是现在承认陶诗人说的是实情。琴高称赞陶诗人知识渊博,见解高明,侠骨仁心,陶诗人不满地回答,他不喜欢这些不着边际不靠谱的奉承。他是一个诗人,只希望别人赞赏他的诗歌,至于夸他其它,就象夸奖足球运动员打架厉害一样荒唐。他说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崇拜苏东坡得不行,有人问他,是喜欢东坡的诗词呢,还是喜欢书法?书生答道:东坡肉。琴高哭笑不得,现在他已经不会对这位狷介爽直的陶诗人生气,他认为陶诗人就象是肚子中的肠道菌,它令你不舒服,但肯定对身体有益处,这种人值得交朋友。
日期:2011-04-06 17:55:53
这天中午,业务部兼前台接待谢小姐带着一位身材瘦弱的女孩来到琴高的工作间,介绍说是晚报记者何莉。琴高看着这女孩儿一张小脸苍白得象害着病,脸颊上的雀斑好像一片永不消散的泪影,再加上鼻子底下挂着一滴透明的清水儿,好像刚刚中断了抽泣,神情忸怩,不像是单独出来做采访,倒像是被家长带着去相亲。等谢小姐介绍了自己,琴高伸手过去跟何记者握手,明知故问:“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帮何记者的?”何记者回答希望采访一下这次网络征文大赛。她的声音很小,表情腼腆得像是跟人借东西。若是换了另外一个记者,只怕琴高此时已经紧张得不行,但是何记者让他感到好笑,灵机一动请何记者坐,他先去给她倒水。溜到财务室给姜明广打电话请示。姜明广哈哈大笑,防火防盗防记者,那是政府机关,他们这种民营企业不怕,尤其是网站,知名度第一,不管记者如何报道,都是好事。他指示琴高放胆应付,记者如何问,他就如何答,捅不出漏子。况且这次征文大赛由中区宣传部,市作协等单位主办,组委会中还有前统战部长压阵,晚报不会轻易做什么负面新闻。琴高又给晴川打电话,晴川有些吃惊,他不知道有这事,何记者是自己找新闻跑到江城在线去采访的。晴川的态度跟姜明广相差不远,他让琴高放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用不着遮掩,反正最后这些稿件都要由他把关。
日期:2011-04-06 23:30:35
琴高端着纸杯坐回何记者面前,因为身怀两道圣旨,底气十足,象微服出巡的大官,他首先宣示这次征文的重要意义,基本上就是重复姜明广的陈词,然后介绍前期的活动情况,强调江城文友热烈参与,投稿踊跃出人意料,这肯定是一次成功的文学大赛,何记者象是标准新闻学院教育出来的优秀生,提问跟政治教科书异常接近,口吻象他们上级的上级的上级,宣传部长,琴高好笑,认为她应该去日报政文部,而不是委屈在晚报报道这些娱乐八卦。半个小时后,琴高总算等到何记者羞羞答答地把话题往论坛骂战上引。纯粹是为了逗弄对方,琴高故意高谈阔论,把从陶诗人那里听来的话添油加醋地转卖给何记者,从中外典籍事例中为骂战寻找论据,诸如古罗马人特别推崇演讲术和雄辨术,善于讲演善于辩论者倍受追捧,名满天下,有些人甚至在临死前把遗产赠送给他们。诸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注意,是群儒,而不是群氓。诸如清朝时看《红楼》便有钗黛之争。何记者敬业地说骂战不是辩论。琴高哈哈大笑,说骂战也罢,辩论也罢,就象在菜市场看到两位大妈吵得面红耳赤,掉了一地的生理器官,那也用不着生气,人类与那些只会动拳头的猩猩表亲们的区别,就在这里。何记者红了脸。
日期:2011-04-07 04:18:01
第二天,琴高这些话除了特别不雅的全部刊发在晚报上,在全市引起不小的哄动,江城在线人气再创新高,姜明广大赞特赞琴高,再次虚虚实实地把副总经理那根引诱驴子拉磨的胡萝卜在琴高眼前摇晃。拥军打电话来祝贺琴高成为名人,改天专门摆酒。跟着朱颖的电话也来了,叫他晚上去她家吃饭。
拥军上次安排笼络琴高的饭局,无心插柳,对朱颖触动很大。朱颖回想自己历来参加的饭局,不过是一些装模作样的小鱼小虾,象市政府秘书长这样的人物,那是电视上的官,竟然坐在自己对面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琴高若是象拥军一样能干多好,或者,拥军若是自己的男友那多幸福产,浮想连翩,不觉脸红心跳。一时冷静下来,又想琴高现在固然一穷二白,或者真象拥军说的,起点高,只要他改了性,未尝不会有一番做为。心中纠缠,考虑是否该给他点甜头尝尝。在晚报上看见琴高的采访,恰巧父母去了亲戚家,踌躇着终于拔了琴高的电话。